到了南美白对虾早造虾养殖中后期,这时候很多虾塘出现了底质恶化现象。南美白对虾是塘底栖息动物,塘底环境是南美白对虾整个生长环境的基础,塘底的好坏对水质构成直接的影响。而水质的好坏是底质的表现形式,病原通过塘底有机污染物生长繁殖,再通过水体扩散传播。通常人们是通过水质的变化才知道底质的变化。随着养殖南美白对虾技术的不断发展,养殖密度不断增大,投饵量也随之不断增大,过多的增加虾塘的承载量。虽然虾塘的产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这种追求高产量的方式对养殖水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特别是虾塘底质过度污染,严重的破坏了虾塘原有的生态平衡。近几年以来养殖难度增加,与气候底质都是有很大关系。因此,改善底质是改善水质的基础,养水先护底。
一.底质恶化的原因
(1)藻类含量高、透明度低、水色浓的池塘,会减弱中下层水体的光合作用,中下层水体产氧能力下降,同时藻类的新陈代谢导致死藻量较大,也会造成底质恶化加快。
(2)在目前高密度、高投饵量、低透明度养虾模式下,大量的饲料残饵、排泄物、浮游生物尸体等有机物不断沉入池底,是造成水质和底质变坏最重要的原因:大量有机质的存在,为池底厌氧性微生物大量繁殖提供了充足培养基。
(3)频繁使用化学药物消毒,对有益微生物构成极大的危害,使病原微生物产生抗性,致使虾塘逐步失去生态平衡,塘底的自净功能丧失殆尽,底质日益恶化。
(4)养殖水深与增氧能力脱节,造成底层溶氧不足,底泥发臭。如水深在1.5米以上的池塘仅有水车式增氧机,因此池塘底层溶氧会经常不足,使有机物在厌氧状态下分解,增加了氨氮、亚硝酸盐的释放量。
(5)大量而频繁地排放水,使池塘泥土中矿物质和微量元素流失,造成塘底“沙漠”化,塘底渗漏,保水、保肥的功能减退。
(6)水较瘦或藻类老化的池塘,藻类光合作用差,溶氧低,导致有害物质降解速度缓慢,底泥容易发臭。
(7)增氧机安装位置不当,未能与池壁形成角度,导致大量脏东西被带到池边角落形成死角,时间久了容易发臭。
(8)经常使用絮凝剂和吸附剂,造成底质中大量的有害物质沉积,底泥变酸、发酵变臭。
(9)砂底池塘,由于砂质颗粒较大,吸附氨氮等有害物质的能力较差,容易发臭。
底质恶化,导致水体红褐色
三.如何判断不良底质
1.池边的角落有大量黄褐色泡沫,有异味,不易散开;黄褐色泡沫是水质变坏的表现,有异味证明已出现坏底。
2.料台脏、底部附着胶着物或黑泥。
3.池底在光照强时升起大量气泡或气雾。
4.水质变得浓稠,风吹过水面出现细密的水纹,证明水体的表面张力大。
5.亚硝酸盐含量显著增高、藻类老化或水浓后突然倒藻。
解决方案
1.虾塘淤泥厚,可以充分晒塘,以阳光将淤泥中的有害物质分解下,将有害菌通过紫外线杀死,充分爆嗮以后底会更硬一些,不管是对对虾的生长环境,还是以后抓虾,都是有好处的。
2.清塘时期药品残留,这个要注意,在清塘时期要有目的性的选择合适的,低毒性药品,并且持续时间短的。千万别选择会长时间残留的药品,一般使用农用生石灰。
3.晒塘时间太短,会导致淤泥中的有害物质,以及病菌没被紫外线杀死。因此,安排好时间,增加晒塘时间,另外的衍生方法是,在把塘底充分爆嗮以后,用推土机薄薄的推掉一层,既保养了塘堤,又保养了塘底。注意的是推过塘底以后,来年要记得多放底肥,以及补充微量元素。
4.一定要控制好饲料的投放量。具体方法,放两个观察台,记住,放笼状的,假如是平底观察台,鱼类会吃掉观察台的饲料,造成对虾吃料快的假象。观察台的饲料投放量,一般是十斤料放一两。吃料速度以一个小时多两个小时内吃完为准。这样饲料利用的充分,养殖成本降低,对塘底还更好。
5.按时使用有益菌类进行生物改底,或者通过各类氧化剂进行物理改底。
6.水质过肥的话,可以经常性的冲进一些新鲜水,有目的性的进行上一条同类的操作。
7.天气差的时候导致的翻底,这个危害也很大,容易造成对虾大量死亡。解决办法是天气很闷的感觉,或者通过气压计看见气压过低了,就勤开增氧机,适当使用一些季铵盐类底改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