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技术专利是浙江大学舟山海洋研究中心工程师余海霞发明的一种趣味海星汇制作方法,是以天然海洋生物海星等为主料,水白虾等为辅料,经调味、烹饪、真空包装、速冻、冷冻保藏,制作成风味独特的“趣味海星”。一项技术创新立即激活了一条生产线,这区区2万元简直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假如科研单位能够做足海鲜“变味”文章,水产企业能够普遍重视技术创新,任何一场头脑风暴都有可能给舟山带来意想不到的收成。
舟山海鲜向来以肉质鲜美闻名天下,也正因如此,舟山人特别青睐透骨新鲜、原汁原味的海鲜,生怕过度加工会折损了鲜度。但这种习惯也妨碍了海鲜烹饪方式的创新,哪怕是大小饭店餐桌上的海鲜,也大多局限于几种单调的做法,人们吃的是鲜度而不是手艺。众多水产企业也同样患有“原料依赖症”,深加工的程度普遍不高,除了晒干、腌制以及近年来开发出的一些休闲食品,大多只是把各种海鲜原封不动地作冷冻处理,解了冻还是原来的模样。这样一来,水产品的附加值就上不去,一些不易保存的海鲜捕上来了就得像农民卖水果一样低价抛售。最近螃蟹就因为渔场旺发而跌成了白菜价,居民虽然图了一时口福,但渔民却是丰产难丰收。
深加工不仅能够延长水产品的货架期,还能使那些原本上不了台面的廉价海鲜脱胎换骨,变成营养丰富的精品原料。海之格与洋快餐联姻的故事就告诉我们,通过深加工的海鲜或许远离了舟山人的口味,但却能拥有更广阔的销路。试想,肯德基、麦当劳能要活蹦乱跳的鱼虾吗?要向人家推销产品,就得按照人家的口味来做,而一旦成功了就能利用洋快餐的连锁网络传销舟山海鲜,海之格的2500万订单也就是这么来的。尝到甜头的海之格还开发出海鲜汉堡等四五种新产品,已进入国内十多个大中城市的上千家超市,并出口日本、韩国及欧美多个国家。这真是一发而不可收拾。
水产品加工是舟山的传统支柱产业,能否继续成为支撑新区的其中一根“擎天之柱”,关键就要看创新。新区建设离不开创新驱动,而水产企业的技术创新同样应该成为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惟有创新,才能使海鲜变出各种各样的“味”,才能不断提高附加值、拉长产业链,让舟山海鲜远销国内外市场。
作者:一叶扁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