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元大桥下,渔民把捞到的鱼堆在河边售卖 记者 谢慧 摄
一市民自备轮胎圈拿着网子在芦苇中捞鱼 记者 熊威 摄 (株洲晚报 记者 旷昆红)湘江出现大量死鱼,市民纷纷打探,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坊间流传多种说法,不过均未得到验证。目前事件原因仍在进一步调查中。 市民猜测 农药厂泄漏或企业偷排污水? 家住滨江一村的黄先生,昨天一大早便来到湘江风光带散步,虽然看到很多人都在买鱼,但他一直没有买。 “这么多河鱼大面积死亡,我觉得应该是湘江水质受到污染造成的,吃了这些鱼可能会危害健康。”黄先生说,他怀疑是湘江上游的农药厂泄漏或者是企业偷排污染物造成的。 不过,黄先生的说法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证实。 鱼很新鲜,可能是被大水冲晕了? “湖南地区普遍降雨,而湘江航电枢纽又刚放了闸,我觉得这些鱼是被激流冲晕了。”市民文女士说,她买鱼时,虽然鱼已经死了,但鱼的眼珠是黑色的,而外表还很有光泽,表明鱼还是蛮新鲜的。“如果鱼不新鲜了,眼珠会变成灰白色,外表也会没有光泽。” 地表毒素冲到了水里,导致缺氧? 针对鱼被毒死的说法,一直在湘江河西沿岸生活的渔民陈立军觉得不太可能。 “如果鱼是被毒死的,死鱼一般会先沉入水底,腐烂后才会浮出水面。”陈立军说,但他们捞上来的鱼有些是刚死的(还有一些是活的),都比较新鲜,不太可能是被毒死的。 陈立军认为,此次河鱼事件应该和位于湘江上游的永州刚发生的泥石流有关。“山上的水泥巴多,且温度比湘江水低,山水流入湘江后,两种水冷热交替,会导致水中含氧量较低,从而导致河鱼死亡或浮出水面获取氧气。” 对此,市渔政站叶站长猜测,可能是因为长时间干旱后突降暴雨,地表的毒素被冲到水里,水中毒素升高,造成水面缺氧。 环保部门 河鱼是因为缺氧死亡,缺氧原因尚不明确 记者了解到,湘潭马家河、湘潭二大桥下昨日也陆续发生大面积死鱼现象。 对此,省环保厅法宣处处长陈战军昨日上午在微博中作出回应,称省市县三级环保部门已对湘江衡阳到湘潭段的监测数据汇总,数据显示系溶解氧偏低导致死鱼,其他数据未见异常,目前尚不知是什么原因引起溶解氧低于正常水平,此事有待进一步调查。 同时,市环保局环境检测中心站刘副站长介绍,湘江衡山段和株洲县段前日出现大面积死鱼情况后,他们马上在湘江株洲县段对湘江水质进行了检测,发现水中溶解氧为0.76,含量偏低,河鱼是因为缺氧死亡,但水质未受影响。 “导致水中溶解氧降低的原因很多,可能和天气、水流速度、温度变化等有关。”刘副站长表示,也不排除有人在湘江上游地区非法投放了毒鱼用的化学药物“鱼藤精”,因为投放“鱼藤精”也会导致区域水质溶解氧明显偏低。 市渔政站 如果查实系有人投毒,将移交公安部门处理 有市民提出疑问,湘江大量死鱼是否因投放毒药引发?对此,渔政站叶站长说,听说过有这种能毒晕鱼的药,但如果要把鱼毒死的话,要用甲胺磷这种。鉴于本次湘江鱼类大量死亡,叶站长认为不太可能是人为因素造成,“湘江的水是流动的,如此大面积用药的话,成本很高。”另外,鱼分布的区域这么广,捞到的鱼很有限。 不过,对于任何一起毒死鱼的事件,渔政部门都会展开调查,一经查实,会移交公安部门处理。他同时提醒说,鱼的死亡原因尚未调查清楚,市民最好不要食用。 相关链接 2010年 湘江株洲县段曾现大量死鱼 环保厅认定有人非法用药毒鱼 2010年8月底至9月底,湘江干流株洲朱亭、湘潭茶恩寺等水域连续出现多次大规模死鱼现象。当时的监测结果表明,除事发区域水质溶解氧明显偏低外,其余指标全部正常。死鱼源头是在衡阳市范围。 随着调查的进一步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死鱼事件系有人向湘江水域投放化学药物“鱼藤精”所致。省环保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指向“鱼藤精”致鱼死亡的证据有三:1、发生死鱼事件的水域均处在水坝库区及河流弯道等水流缓慢区域,且事发时间主要在夜间或凌晨,当地调查人员曾接到匿名电话举报,反映有人曾在事发水域投放捕鱼药物。2、在发生死鱼事件的湘江株洲段朱亭水域,受溶解氧影响失去活性的鱼,在换水后即完全恢复正常,这说明鱼类曾受到过暂时催眠。3、在所有催眠用药中,以“鱼藤精”使用最为普遍,“鱼藤精”为中效催眠药,持续时间约3—6小时,毒效发挥时,会导致区域水质溶解氧明显偏低,与此次死鱼地点呈现的水质特征相符。 据了解,“鱼藤精”又名“鱼藤酮”、“毒鱼藤”,是一种由植物根部经细磨提取而得的杀虫剂,本应在农业上用于防治棉花、果树等病虫害。省环保部门介绍,“鱼藤精”投入水中后可导致水体缺氧,造成鱼类浮头甚至死亡,换用清水后,食用过“鱼藤精”的鱼能够恢复过来,并作为鲜鱼进入市场贩卖,“鱼藤精”也因此成了某些非法捕鱼者的“利器”之一,近来在浙江、山东等地均发生过使用“鱼藤精”毒鱼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