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12时,烟台伏季休渔期结束,养精蓄锐3个月的拖网渔船解禁开捕。然而在芝罘岛东口码头,这个大约40亩的海参养殖区却因淤泥倒灌,近600家养殖户面临绝收。
记者调查中,众多养殖户将矛头直指正在海面作业的挖沙船,24小时频繁的施工作业,搅动海底淤泥涌进养殖区内,海参、海蛎子、扇贝、海鱼等最终因缺氧生长缓慢或死亡。
5个月时间, 海参长了1厘米
正午时分的东口海域赶上涨潮,潮汐力量将海底石头上的淤泥冲刷掉一部分,46岁的海参养殖户李明(化名)紧绷的心还能稍微轻松些。
“我养的海参全是底播(海底播种),就是人工把石头放在5-10米深的海底,将海参苗投放后,海参趴在石头上生长。”今年4月,李明以每斤70元的价格采购了1万斤海参苗,根据以往的长势,收获时,海参产量翻三番不成问题。
希望很美好,临近捕捞季,现实却浇了李明一盆冷水。“现在海面五六十公分下,根本看不见石头,全是淤泥,捕捞船没法作业,海参长成什么样,都不清楚。”
除了李明的底播养殖海参长势情况不明,东口养殖区还有近2万个水下3米的海参网箱,完全被淤泥覆盖。李明说,5个月时间里,有的海参几乎未长,身长仅有两三公分,从重量上看,不到1两,严重的已经全部死亡。
除了海参,部分养殖海鱼、扇贝和海蛎子的养殖户也损失惨重。“往年,海蛎子收购价在每斤1元左右,今年,全被淤泥糊死了,3毛钱也没人要。”码头上,刚刚打捞上岸一船海蛎子的养殖户一脸无奈。
20条船无法潜水捕捞,租船钱赚不回
在东口养殖区,除了近600家养殖户大量减产或绝收,受损严重的还有20户捕捞队,因为淤泥倒灌,海底一片浑浊,捕捞船无法潜水作业,只能干着急。
“往年,一条捕捞船可以赚十几万没问题,今年连租船的钱都挣不回来。”李明告诉记者,目前,东口养殖区共有20条捕捞船,每条船的捕捞队都与东口村委签订了《海底捕捞承包合同》,如今无法捕捞,村委也很着急。
为落实养殖户的受损情况,中午12时,记者陪同3位养殖户登上了一艘捕捞船出海查看。船刚驶离码头,海水呈碧绿色,尚且清澈。当捕捞船距离码头1海里处,记者发现,海水和密密麻麻的海参网箱,均已成褐色,与旁边一些新换的绿色网箱形成鲜明对比。当两名养殖户将网箱从海底拖上来时,已经完全被淤泥覆盖,趴在上面的海参个头瘦小。
“海参主要以附着在网箱上的浮游藻类为食,现在全是淤泥。”因为淤泥覆盖网箱,养殖户说,原本15天更换一下即可,如今3天左右就必须彻底更换,否则海参就会因缺氧和无法觅食死亡,而海参苗表皮细嫩,频繁更换网箱,势必会摩擦海参,影响长势。
淤泥倒灌,养殖户将矛头直指挖沙船
捕捞船继续前行,海水颜色愈加变化明显。在距离码头2海里处,海水已经呈现出浑浊的泥黄色,不远处,两艘养殖户俗称的挖沙船正在轰隆隆地作业,这里,距离最近的养殖区只有不到100米。
“前面的挖沙船把海底下的淤泥搅动起来,后面船上有台挖掘机再装起来,这样一翻腾,淤泥就顺着海流自然涌到养殖区了。”顺着李明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一艘挖沙船正沿东西航道方向作业,瞬间周围的海水变成了泥黄色,后方的挖掘机已经将淤泥装满整整一船。
采访中,包括李明在内的众多养殖户表示,正是因为挖沙船24小时不间断作业,破坏了海底自然环境,导致淤泥倒灌至养殖区,海参、海鱼等因缺氧被呛死。
至于挖沙船为何作业,养殖户称不太清楚,几乎每隔几年,都会进行一次。有养殖户猜测可能是航道清淤工程。
李明告诉记者,早在2009年,也曾出现过淤泥倒灌养殖区的现象,但养殖户与相关部门沟通,最后不了了之。今年,李明等养殖户开船到挖沙船旁边喊话,要求其停止施工,也无济于事。记者采访发现,由于挖沙船体型庞大,加上施工时产生的巨大外力,小型捕捞船一旦靠近,十分危险。
由于昨日正值周末,记者未能找到主管部门进行核实。东口600家养殖户能否挽回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