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记者智曼卿
“鲅鱼、棒鱼、黄花鱼这类经济鱼类特别少,主要是丁鱼(学名鳀鱼)。我家的一对船一晚上共拉了七八万斤渔获物,其中只有两百多斤杂鱼。”昨天是我市结束伏季休渔开海后渔船第一次回港,早上7时左右,记者就来到了高新区龙王塘渔港。面对今年的“第一捕”,大多数渔民高兴不起来。
渔港上,很多渔船旁边都停着正在装卸渔获物的大卡车,工人们正在分拣、装卸渔获物。在渔港岸边,渔民董桂强和妻子、母亲正在码头上卸鱼、卖鱼。董桂强的父亲老董是龙王塘当地的老渔民,打了半辈子鱼,前几年把家里的一对拖网渔船交给儿子小董。
9月1日18时左右,小董带着自家的一对渔船出海。昨天早上4时小董领着一条船先回来了,另一条船在海上“上网”后随后将回港。
小董介绍,昨天这“第一捕”,从产量上看还不错,产量可达七八万斤,但价格让人高兴不起来。每年开海后9月上旬是用来做鱼粉的鳀鱼的捕捞旺季,往年每斤鳀鱼价格在0.5元~0.7元,而今年的价格大约在0.3元每斤。由于价格低,一些渔民只好先把鱼存进冷库。
今年这“第一捕”中经济鱼类也不多,指着岸上十来个塑料箱里的鱼,小董的母亲说:“今天早上就这十来箱杂鱼,价格也不高,最多的是二三两一条的鲅鱼,每斤批发价只有2元钱,往年一般2.5元左右。价格最好的是棒鱼,每斤可达8元钱,但量也不多,就几十斤。还有少量鱿鱼,往年价格是每斤八九元,今天才四五元钱。小鲐鲅鱼价就更低了,每斤收购价才八九毛钱。虽说黄花鱼价格不错,但还不够炖一盘呢。”
昨天,整个龙王塘渔港卸载的渔获物主要是鳀鱼,数万斤渔获物中只能拣出两三百斤的鲅鱼。老大连人都知道,鲅鱼越大越好吃。而记者昨天在龙王塘渔港,几乎没看到1斤左右的大鲅鱼。高新区龙王塘渔政管理所所长李宏伟介绍,每年9月上旬当地渔民主要收入来源就是鳀鱼,主要是卖到鱼粉厂加工鱼粉。大鲅鱼、偏口、黄花鱼等经济鱼类一般到10月至11月才逐渐多一些。
小董介绍,家里的一对船需要约20名工人,一晚上出海的油钱就1万多元。如果出一次海捕上来10万斤鳀鱼,每斤0.5元,除去燃油加人工等成本,纯利可达三两万元。但这样的收成也就开海后这3个月,还不能保证每次出海都有这样的产量。进入12月份天冷了,渔船几乎就不能出海了。“我们渔民和农民一样,都得靠天吃饭,而且投资大、风险大。这些年幸亏有国家的燃油补贴,要不然有时候给船上工人开工资都要去借钱了。”
“现在海里渔业资源一年不如一年,油价又在上涨。如果没有国家的油补,就更没法干了。要是有别的营生,能够转产转业,谁还想再打渔啊。”渔民孙昌玉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