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海鲜水产品批发分享 HAICHANINFO.COM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分享资讯 » 头条分享 » 正文

中国女科学家首次乘“龙”下大洋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09-08 16:49:20    浏览次数:268
导读

这是9月7日拍摄的中国首位搭乘蛟龙下大洋的女科学家唐立梅。当日,来自中国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80后女博士唐立梅与傅文韬、叶聪构成傅立叶组合,乘蛟龙号完成了在西北太平洋采薇海山西

女科学家

    这是9月7日拍摄的中国首位搭乘“蛟”下大洋的女科学家唐立梅。当日,来自中国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的“80后”女博士唐立梅与傅文韬、叶聪构成“傅立叶”组合,乘“蛟龙”号完成了在西北太平洋采薇海山西坡的下潜。本次下潜是“蛟龙”号总第72次下潜,最大下潜深度2774米。新华社记者 余晓洁 摄
下海
 
   9月7日,红色A形架吊着“蛟龙”号潜水器从甲板摆到海面,操作人员在甲板尾部释放拖曳缆。新华社记者 余晓洁 摄
 
9月7日,“蛟龙”号第72次下潜归来。 新华社记者 余晓洁 摄
 
   9月7日,“蛟龙”号第72次下潜归来。 新华社记者 余晓洁 摄
 
这是9月7日拍摄的“蛟龙”号第72次下潜取到的珊瑚和海绵。新华社记者 余晓洁 摄
 
   这是9月7日拍摄的“蛟龙”号第72次下潜取到的珊瑚和海绵。新华社记者 余晓洁 摄
 
9月7日,轨道车推出“蛟龙”号。 新华社记者 余晓洁 摄
 
   9月7日,轨道车推出“蛟龙”号。 新华社记者 余晓洁 摄
 
9月7日,“蛟龙”号入水,蛙人副攻手攀住潜水器,主攻手摘除主吊缆。 新华社记者 余晓洁 摄
 
   9月7日,“蛟龙”号入水,蛙人副攻手攀住潜水器,主攻手摘除主吊缆。 新华社记者 余晓洁 摄
 
9月7日,工作人员布放声学吊阵,用于建立水下通信。 新华社记者 余晓洁 摄
 
   9月7日,工作人员布放声学吊阵,用于建立水下通信。 新华社记者 余晓洁 摄
 
9月7日,“蛟龙”号第72次下潜归来,董彦辉副研究员准备卸下样品。 新华社记者 余晓洁 摄
 
   9月7日,“蛟龙”号第72次下潜归来,董彦辉副研究员准备卸下样品。 新华社记者 余晓洁 摄
 
这是9月7日拍摄的“蛟龙”号第72次下潜取到的海葵和它身上的寄居蟹。 新华社记者 余晓洁 摄
 
   这是9月7日拍摄的“蛟龙”号第72次下潜取到的海葵和它身上的寄居蟹。 新华社记者 余晓洁 摄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haichaninfo.com/news/show-2314.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24910107@qq.com。
 


海产批发|海产养殖|大连水产品价格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鲜市场|海水产品|海鲜批发价格|深度水产|海产加盟|海鲜报价|海参加盟|东湖明镜|
业务咨询:15864010277

鲁ICP备130234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