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上半年,病害情况较好,但存在着水产养殖病害频繁发生导致渔农民滥用渔药,特别在鱼病容易暴发和流行的季节,给水产养殖业造成较大损失,在渔业科技入户工作中,结合自己实践,在下一阶段,提醒注意用药过程中的几点。
1、轻预防重治疗,不能对症用药。鱼类生病后往往不像陆生动物那样易于发现,一般在发现后已有部分鱼死亡。因为它们栖息在水体中,所以,给药的方法也不像陆生动物那样容易,而且剂量很低、难准确。实际上,鱼在发病后一般都已停食,内服药不易奏效,只能通过外用药的方法杀灭水体中的病原体,避免感染健康鱼,挽救一些病情较轻的鱼,对于病情较重的鱼是很难救治的。因此,防重于治的原则一定要树立和坚持。鱼病的预防,包括水质调节、优质饵料的充分供应、生态环境的改良、人工免疫等,是一个综合性的预防过程。鱼病的发生也由外在的环境因素改变而引发,也有的是因鱼体受机械损伤而后感染致病菌所致,要准确诊断鱼病后再采取对症下药措施。而目前许多养殖人员一看到鱼生病了,就凭经验滥用药,不计后果,结果是用药后不起效果,甚至死亡量更大。
2、病急乱用药,用药方法不科学。在发现鱼生病后就非常着急,一旦发现死鱼后,立即几种渔药同时使用,且不间断使用,认为只要用药就会抑制住病情,结果是鱼的死亡不降反升。此外,用药初期,池塘中鱼的死亡数量往往有不减反增的现象,养殖人员则认为是用药无效,马上换药,造成药物间产生拮抗作用。耐药性是指细菌与药物接触后,对药物的敏感性下降,直到消失的一种现象。细菌产生耐药性,是对多数抗菌、抑菌类药物长期使用后必然出现的现象。有些养殖人员在治疗鱼病时,长期使用同一种抗菌或抑菌类药物,不注意轮换用药,甚至将抗菌、抑菌类药物作为预防性药物,最终势必就会产生耐药性,养殖鱼类一旦发病,再用抗生素类药物疗效下降。因此,对养殖水域中的病原体进行抗菌类药物敏感性监测,及时了解病原体的耐药性程度,可有效指导合理用药。
3、滥用中草药,对中草药有误解。许多养殖生产者认为中草药既绿色(无药残),又环保,从而滥用。相对而言,中草药较化学药物的毒性小,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较低。但中草药也是药物,也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另外,给药方法也会直接影响其疗效,如果只有看到其正面效果,而忽视其负面作用,不改进其加工生产方式,大量不合适地使用中草药,也会使得其结果相反。
4、用药后麻痹大意,观察不细心。有的养殖生产者认为用药后,鱼类的病情就会好转,殊不知天气、水质、营养、鱼体的免疫力状态等都会不断变化,从而诱发鱼病,一旦不注意加强观察和管理,发病后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就会造成大量死鱼事件。因此,用药前应做好增氧工作,用药后12小时内有专人值班观察,发现中毒、浮头等问题及时采取措施。有些养殖人员发现一口池塘发病后,首先想到的是能省则省,先换水再说,但大多数情况下,老塘是连环塘,进排水没有分设,结果引起所有的池塘都发病,从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