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水产品加工企业里,一些鱼内脏、鱼鳞、鱼尾等利用价值极低的下脚料,常常被扔掉,或者粗加工成鱼粉。现在,有人利用微生物发酵技术将废弃的水产品下脚料加工成了农作物的营养大餐,还凭借着这项创新获得了价值千万元的大订单。
日前,记者走进了位于浙江舟山市岱山县东沙镇的绿康源海洋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400平方米的厂房里,摆放着10只不同标号的大型塑料桶。“里面装的全是别人不要的海鲜下脚料,过段时间,就能变成宝贝。”公司总经理张鹰炯边说边爬上梯子,查看每个桶里面的情况。
桶里棕褐色的液体,正是微生物肥料。根据植物不同特性和生长需要,每个桶里的营养液也有所不同。“这几个桶里面藏着公司的全部秘密。”张鹰炯所说的“秘密”,就是在水产品下脚料发酵过程中,往里面加入特别的微生物菌群。“发酵的海鲜就像一张温床,这种微生物可以在里面大量繁殖。它们吃进海鲜,消化分解出植物所需要的铁、镁等微量元素和营养成分。”张鹰炯告诉记者,这项发酵技术引自美国斯坦福大学一名博士的发明。
2010年,在上海交通大学的一次学术交流会上,这名博士对海洋低值生物发酵方面的介绍,让张鹰炯兴奋不已:“当时我们就邀请他来舟山考察,他认为舟山丰富的渔业资源完全可以通过技术改造得到充分利用。”“1吨水产品下脚料可以生产0.3吨左右鱼粉,价值大概在3000元左右;而同样1吨水产品下脚料通过微生物发酵技术,可以加工成3吨微生物肥料,价值能达到10万元,更重要的是不会对土地造成污染。”张鹰炯十分看好这项技术所带来的效益和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