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枪鱼加工车间。记者 夏志忠 摄
金牌生物的循环水养殖系统。 实习生 王彦博 摄 东方神参的检瓶车间工人在仔细检查灌装好的海参液瓶。 记者 刘元玉 摄 凌航食品工作人员在调试设备。记者 夏志忠 摄 远洋捕捞、精深加工、超低温冷藏、外销,蓝润金枪鱼项目实现了从远洋渔场捕捞到终端销售的“全链条”经营;金牌科技打造完成一条藻类养殖、海珍品生物饲料、海珍品良种繁育、海珍品精深加工为主的自下而上的产业链;凌航食品与东方神参都从延展产业链条中实现了企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产业链条的拉伸,威海市海洋优势产业项目在发展中优势凸显。 海洋是威海最大的资源优势。发挥资源优势,提升产业、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威海市积极加快海洋优势产业上下游产品的创新研发,不断拉伸产业链条,实现了海洋优势产业质量和效益“优势更优”。 蓝润金枪鱼项目 依托精深加工打造完整产业链条 ■亮点点击 通过自主远洋捕捞、精深加工、超低温冷藏、外销,着力打造从渔场到市场的全产业链,改变了单纯依靠远洋捕捞和水产品粗加工“两头在外”的渔业产销格局,打造全国最大的金枪鱼加工基地,助推海洋产业发展。 ■走进一线 走进蓝润金枪鱼项目基地,一座大型金枪鱼雕塑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彰显着全国最大金枪鱼加工基地的蓬勃生机。由山东鑫发渔业集团有限公司投资7亿元建设的蓝润金枪鱼项目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1.5亿元,强力带动荣成海洋渔业经济的腾飞。 在已投产的项目一期金枪鱼精深加工车间内,工作人员正有条不紊地按流程对金枪鱼进行加工。经过粗加工的金枪鱼通过投递口传给独立车间进行精深加工,然后进入包装、速冻、冷库储存环节,等待外销。“项目一期共投资3亿元,除了精深加工车间外,还建设了一处零下60℃超低温深冷物流库和一处零下25℃低温库,存储量均为1.5万吨,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超低温冷库。”相关负责人刘永强介绍。 在1.5万平方米的干品项目现场,施工人员正在抓紧施工。项目预计年底竣工投产,主要生产鱿鱼干、鱿鱼丝、鳕鱼干等干海产品,产品全部出口,主要销往俄罗斯、巴西、韩国、日本等。 蓝润金枪鱼项目一期年可生产金枪鱼系列罐头2万吨,即食食品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5亿元。二期项目拟建15万吨冷链物流库和水产品交易中心,主要从事远洋产品的冷冻、储存及销售。为保证产品原料供应,公司还投资2200万美元在斯里兰卡设立了远洋基地,是国内渔业企业在印度洋区域设立的首个远洋作业基地。 ■对话企业家 “金枪鱼含有丰富的DHA、EPA等多种营养成分,在追求健康生活的时代,市场前景不可估量,但其对保鲜和加工条件要求特别严格,谁能率先把握住资源、加工、冷藏三个关键环节的主动权,谁就能赢得未来市场。”蓝润水产有限公司经理张秀娟说。 要实现金枪鱼的精深加工,就要保证充足的原料供应,在这方面,蓝润水产优势明显:公司有自己的码头,并于6月份派出20艘大型金枪鱼围网船赴印度洋捕捞。张秀娟说:“公司共计划投入50艘大型金枪鱼围网船,在金枪鱼资源丰富区进行捕捞,达到原料自给的目标。” 张秀娟认为,目前国内外消费者对金枪鱼产品的营养价值认识还不够,需要通过广泛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金枪鱼的食用保健价值。“随着人们对金枪鱼营养价值的认可,我们的产品生产肯定能够越做越大,加上我们创新性的营销模式,必将把蓝润这个牌子打出去,使蓝润金枪鱼的加工销售网络遍布亚洲、欧洲,拉动经济增长。” 凌航食品 开启海洋方便食品新纪元 ■亮点点击 凌航食品项目由香港宝辰公司投资2亿元建设,主打产品为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方便面食品、方便米饭食品等新型藻类方便食品和自热食品生产。该项目采用国内最先进的自动流水线设备,整个过程无菌生产,产品主要对外出口。 ■走进一线 “用营养丰富的海藻泥和面,在料包中加入干燥的海藻,这是我们海藻方便面的特色所在。”9月11日上午,凌航食品(山东)有限公司生产经理刘鑫介绍,海藻具有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物质,得益于其厂区设在南海新区的地缘优势,他们能够从众多食用藻类中优中选优,选择最好的食材应用到产品加工当中。 刘鑫一边介绍情况,一边带领记者经过消毒门走进生产车间。车间中央是一条由不锈钢材质制成的方便面生产线,用于投料、压面、炸制等的设备自西向东一字排开。“目前我们已初步完成设备调试并进行了试生产,计划在今年10月份投产。这条生产线在8个小时可生产方便面20万包,能够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刘鑫说,这条生产线将主要生产海藻方便面,他们将根据客户的订单进行生产。 ■对话企业家 “项目去年11月份开工建设,今年9月1日试生产,我们没想到进度这么快。”凌航食品(山东)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邢新军感慨地说,受益于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工厂建设又好又快,堪称“南海速度”。 “去年11月份,在我们项目敲定落地的同时,南海管委就将‘十通一平’配套到了厂区门口,这是我首次感受到了南海高效的服务效率。”邢新军说,在项目落地伊始,文登市经济合作局副局长金海军就每天到项目工地上班,凡是涉及需要政府部门审批的项目都是他帮忙完成的。同时,南海发展服务中心集合了众多职能部门,其推出的“一站式受理,全过程服务”也为项目建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有这么好的外部发展环境,我们没有理由不把企业经营好。”邢新军说,他们将在一期工程投产后加快安装其他生产线,不断加大新产品研发力度,延伸产业链条,努力开启海洋方便食品新纪元。 金牌生物科技公司 夺取海洋生物科技的“金牌” ■亮点点击 在传统的海洋发酵生物饲料、生物制药、藻类开发、海珍品深加工产业的基础上,威海金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年投入300多万元用于新产品研发和技术革新,“自主加外援”的研发体系已初具规模。公司推出海珍品循环水养殖系统,致力于打破传统水产养殖的瓶颈,模拟工厂养殖方式,实现离岸养殖。 ■走进一线 记者在威海金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个面积10平方米的实验室看到,这里摆放着用于模拟池塘养殖的水缸,缸体内壁附着着个头不一的海参、鲍鱼,水缸中正在不断充氧。同时,缸内海水正通过下水管流入滤网进行初次过滤,然后再次循环流回水缸之中。“我们建设这个生物养殖实验室,目的是模拟自然环境下的养殖状态,查看喂养过发酵饲料的海参、鲍鱼的生长效果。”公司科技研发部配方师胡耿向记者介绍。 以前,这样的实验都是在高校、研究所里开展,而目前金牌科技已具备创新研发的能力,极大地缩短了生产流程。 ■对话企业家 从第一代传统饲料升级到第三代生物发酵饲料,从传统靠岸养殖到工厂化养殖,“金牌”人如今的目光已放长远:产学研结合更加紧密,实现研发与销售服务和饲料生产的投入比例4:1的目标。这就是金牌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程贵良的目标。 “目前金牌科技共拥有5条海参、鲍鱼饲料生产线,年生产能力达到5万吨。已形成以藻类养殖、海珍品生物饲料、海珍品良种繁育、海珍品精深加工为主的自下而上的产业链,产品市场占有率逐年提高。尤其是“海珍品发酵生物饲料”供不应求,海参、鲍鱼饲料已占整个国内市场份额的40%。”程贵良说。 凭借“自主加外援”,金牌生物科技的产学研合作正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公司组建了由5名博士、6名硕士和两名副教授为骨干的研发团队,成立了设施齐全的科研中心;先后与中科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和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合作,开展了海参用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生产工艺等项目,极具创新的海珍品循环水养殖也正在申报国家863计划。 程贵良说,下一步,公司将继续投资,以完成园区整体建设;全力改变原来生产饲料为主的产业模式,将工作重点转移到研发和销售服务上。同时,提高生物发酵饲料的市场普及率,加大对产学研的投入,促使校企合作升级,打造中国最大的海洋生物产业化基地。 东方神参 打造中国海参食疗的养生旗舰 ■亮点点击 东方神参项目是山东圣洲海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投资2.6亿元建设的,今年新开工厂房2.3万平方米,目前两个车间主体基本完工,将建成国内规模最大的海参深加工基地,集海参研发、深加工、销售、特色海参文化旅游为一体,打造中国海参食疗养生的旗舰品牌。 ■走进一线 9月12日,在海参加工的检瓶车间,工人正在仔细地检查灌装好的海参液瓶。“我们的海参液都是采用自动化设备灌装,为保证质量,我们对灌装好的产品进行一一检查,然后再抽检,确定无误后进行包装。”该公司工作人员介绍。 据了解,中秋节前夕该公司的产品销售形势呈直线上升趋势,全国各地要求发货的订单接踵而至,平均每天发货量2000盒以上。 由于订单集中且发货量大,给生产部带来了很大的挑战。面对困难和压力,车间主任于海龙带领工人克服工期短、任务重等一系列难题,加班加点工作。酶解车间、灌装车间、灭菌车间也积极配合包装车间的生产安排。产品包装完成后,工作人员进行装车卸车,发往石家庄、呼和浩特、北京、大庆、厦门等地区。 “目前我们在全国各地已有200多家店面。”公司董事长秦邦伟说,多年来,圣洲股份液体海参系列产品靠效果和口碑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信赖,目前在全国已有15万余名消费者,液体海参产品广受好评。 ■对话企业家 “经过几年的产品研发和市场发展,产品年产量已从过去的180万支液体海参发展到目前的2000万支。”秦邦伟说,预计新建厂房投产后,年产量将达到一亿支,届时,公司年产值将达到30亿元。 圣洲股份坚持“科学利用海参,造福人类健康”的企业宗旨,积极响应“半岛蓝色海洋经济”国家发展战略,引领中国海参资源进入全新的“科学利用时代”。 “我们采用最先进的液体海参生产设备,按照GMP标准建造并采用公司独家拥有的酶解控制专利技术进行生产。”秦邦伟介绍,目前公司生产的液体海参系列产品彻底解决了食用海参不方便、难吸收、效果慢的缺点,将海参吸收利用率提高到99.2%。 “我们始终以科技为核心,以市场为导向,致力于海参价值的研究与海参资源的开发与综合利用。借助威海市十二五重点发展海参产业的良好契机,在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将努力打造中国海参食疗养生第一品牌!”秦邦伟自信满满地说。 (记者 勇庆威 刘元玉 林超 实习生 连涛 通讯员 李钟芸 王年刚) ■记者手记 延展产业链条 让“优势更优” 延展产业链条,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这是未来产业发展的大势所趋。而转方式、调节构,要求我们根据自身优势和市场需求来延伸产业链条,使优势产业在经营发展中形成特色更加鲜明的增长极。 靠海吃海。威海市通过发挥海洋优势,打造了一批特色鲜明的海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蓝润金枪鱼项目、东方神参等项目无不是将产业链条拉伸,使产品更具核心竞争力,从而助推了企业快速发展。 海洋是一座亟待发现的宝藏,我们只有不断发掘海产品价值,并注入更多的科技元素,从低端海产品加工到海产品精深加工,再到海洋生物科技的飞跃,在产业链条拉伸中推动产业升级。 (记者 勇庆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