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4日,走进浙江桐庐县凤川街道园林村的桐庐建民养殖场,一群被惊扰的白鹭从塘边的树丛里飞向身后的青山。不远处,场主王建明正和工人边走边聊,手里拎着一网箱被订购的甲鱼。 “没想到,在你这还有‘一行白鹭上青天’的大场面。”记者打趣道。“那可不,每天都有。这说明啊,我们这里环境好……”王建明回应说,“这样一来,甲鱼长得好呀。”再看养殖场内,紫薇、桂花等各类苗木排列在平坦的水泥路两侧,将鳖塘遮掩得影影绰绰,百余亩的养殖场绿意盎然。 从1999年起,王建明就与甲鱼打上了交道。10多年里,他不断摸索,结合新技术,掌握了一套养甲鱼的秘诀,尤其是近年来,在县农业局的引导下,逐步由温室甲鱼养殖为主转为生态养殖为重,尝到了新甜头。 要说生态,水环境很关键。走近水塘,忽闻阵阵“扑通扑通”声,正在“晒背”的甲鱼争先恐后地跃入水中,还不时探出小脑袋,真机灵。水面倒映着蓝天白云,岸边还有一排排螺蛳,足见水质之好。“螺蛳可是甲鱼的‘好菜’啊,对水质要求蛮高的。”王建明补充说。 要确保好水质,关键是水源和日常护理。此处的水大多引自肖岭水库,加 之日常的清淤与消毒,非常适合甲鱼生长。“前段时间下大雨,雨一停,我们就用生物制剂消毒,一刻都不耽误。”王建明说。 没走几步,一个较浅的水塘引起了记者注意。照理说,水深超过1米是起码的标准,为何在10多个水塘中,唯独这个例外呢?“塘里的甲鱼都卖完了,正要清理。”王建明解释,一共4000多公斤甲鱼,每公斤44元,这笔收入也还不错。不过,这批是“年轻甲鱼”,在鱼塘另一边,年数更久的甲鱼售价更高。比如7年老甲鱼,价格在每公斤500到600元。来回一平衡,与亩产3万元、利润2000元左右的预计不相上下。 边走边聊,眼前突然出现一片水稻,挂满了沉甸甸的稻穗。“‘稻鳖共生’啊,现在很流行。先小规模地试试……”王建明一本正经地说,“稻米更香,甲鱼更壮,赚得就更多了。”看得出,新技术让他充满了期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