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10月罗非不再发生链球菌病
文/海南省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海南省八月份属于高温季节,平均水温29℃以上。我省18个市县对鱼类5种、甲壳类2种、贝类4种等11个养殖品种的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监测报告。
一、病害测报情况分析
测报数据显示:青蟹、军曹鱼、麒麟菜、扇贝、珍珠贝没有病害发生;罗非鱼养殖品种发生了5种病害;石斑鱼发生了4种病害;卵形鲳鲹发生了1种病害;南美白对虾发生了6种病害;东风螺各发生了1种病害;共监测到17种病害(包括病因不明),其中病毒性疾病4种,细菌性疾病8种,寄生虫疾病2种,病因不明3种。
(一)鱼类病害发生情况
1、罗非鱼
池塘养殖方式进行测报,水温26-32℃。池塘养殖罗非鱼发生了5种病害:细菌病、链球菌病、假单胞菌、病因不明病和车轮虫病。全省链球菌病平均发病率为3%,最高发病率20%,最高死亡率为30%;其他细菌类平均发病率为1.5%(含病因不明),最高发病率80%;车轮虫平均发病率为0.2%,最高发病率30%;细菌病最为严重。
2、石斑鱼
池塘、网箱和工厂化养殖方式进行测报,水温30-35℃。池塘养殖石斑鱼发生了4种病害:病毒病、寄生虫、病因不明和昏睡病。病毒病平均发病率24.5%,最高发病率50%;病因不明平均发病率为3%,最高发病率100%,最高死亡率100%;寄生虫病平均发病率5%,最高发病率9%,最高死亡率为6%;昏睡病平均发病率为0.1%,最高发病率6%,最高死亡率为1%。
3、卵形鲳鲹
网箱养殖方式进行测报,水温30-32℃。卵形鲳鲹养殖本月发生寄生虫1种病害,寄生虫平均发病率为4%,最高发病率8%,最高死亡率为6%。
(二)甲壳类动物病害发生情况
南美白对虾
池塘和滩涂养殖方式进行测报,水温23-35℃。本月南美白对虾养殖发生病毒病3种、细菌病2种和病因不明1种。其中,病毒病最高发病率100%、平均发病率0.8%,最高死亡率80%;细菌类病最高发病率40%、平均发病率4%,最高死亡率30%;病因不明最高发病率80%、平均发病率1%,最高死亡率100%。由此可见,病毒病、细菌性疾病是南美白对虾致命杀手,特别是副溶血弧菌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预防措施,一方面要注重水源的消毒,水质、底质的调控,一方面注重投喂维生素C、E和免疫多糖等增加虾体的抗病力。
(三)贝类动物病害发生情况
东风螺
工厂化养殖方式进行测报,本月东风螺发生细菌性疾病1种病害,水温35℃。平均发病率为3%,最高发病率5%,最高死亡率2%。加强对东风螺病原的研究,提供有效的防控措施。目前应注重水源和鲜活饵料的消毒,用高聚碘浸泡螺体,使用量1吨水高聚碘1克。
总之,8月份主养品种对虾和石斑鱼病害发生严重,死亡率较高。主动积极做好疾病预防工作。池塘养殖应注意水体的调控和增氧,多使用复合微生物制剂(如EM菌);网箱养殖应降低养殖密度,清洗和更换网箱,保持箱体水流畅通,每10天左右浸泡鱼体一次,主要是杀虫和消毒;增加投喂维生素C、E和免疫多糖,增强生物体的抗病力。
二、10月份病害发生情况预测及预防措施
海南10月份为秋冬交换季节,水温在20-28℃之间,是我省水产养殖动植物病害多发季节,加上水温变化幅度大,导致养殖水体难于调控,适合病原菌、寄生虫的繁殖,导致我省每年10月病害的发生最严重的时间段。
根据往年水产养殖病情测报情况和今年病情发展的趋势,预计10月份海南所有罗非鱼养殖区域不再发生链球菌病;海南所有对虾养殖区域,白斑综合症状、桃拉综合症发病面积会明显加大;由副溶血弧菌引起肠道疾病也会继续加重,病情控制难度大。我省南美白对虾养殖要重点做好预防病毒病、弧菌病工作。海水鱼类石斑鱼要加强对病毒病、弧菌病和寄生虫病的预防工作,卵形鲳鲹要预防暴发刺激隐核虫、车轮虫、类结节病和肠炎病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