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渔家出身的李美娟,如何从一个渔家女成功创业成为女企业家?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来到苍南金乡镇石砰办事处的兴澳村。
初见李美娟,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渔家人的热情,“你们先坐着,尝尝我养的海参味道怎么样。”话刚落音,她挽起袖子就往厨房去了,不一会,小碗刺参就端上来。北方人的豪爽,南方人的精细,两种气质在她身上并存。
苍南“北参南养”第一人
李美娟出生在兴澳村,祖辈都是渔民,父亲靠出海捕鱼养活了8个子女。渔家生活的经历,让远嫁山东的李美娟萌生把北方海参转移到家乡养殖的念头。
2002年,她引进山东长岛海参苗种回到家乡,起初借了亲戚的海蟹养殖海域做试养。因为搭建的养殖区位于岛屿上,她连续3个月基本上是凌晨3点出发,晚上10点回家,有一次半夜回家被父亲撞见,父亲心疼地说:“你晒得真跟我们出海打渔人一样了。”
头3年的试养非常顺利。2005年,李美娟准备扩大规模,投入170多万元从山东引进60万只海参苗种。第二年,眼看着收成在即,却遭遇了“桑美”超强台风的袭击,养殖区绝收,多年苦心经营的积累,化为了泡影。这次重创,几乎让李美娟打了“退堂鼓”:“当初投资筹集的钱,大部分来自亲戚,后来那几天家里发生的事,几乎可以写本书。”
如今,她已不想多谈当时是如何振作重新出发。2007年,她迅速改变养殖策略,养殖期从10月持续至第二年的5月,这既能让海参苗避开北方严冬,在南方温暖的气候中继续生长,又避开了台风高发的月份。她的一片痴心,终于迎来了春天,2008年,5万只海参经过4个多月的养殖,分量翻了一倍。获利数十万元的同时,也填补了苍南大规模海参养殖的空白,改写了中国海参养殖“北参南养”的历史。
让渔家人过上“牧海”的生活
海参是海产珍品之一,含有赖氨酸、精氨酸等9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被医学界称为高级补品。
与传统捕鱼比起来,海参养殖的利润大,5个月时间就可以让投入翻倍,甚至是翻三倍。不过,养殖技术是一道门槛,李美娟说,海参对温度敏感,一年中有半年时间处于夏眠和冬眠期,如何调整好养殖水温,就是个技术活。为此,她实施公司加渔民的发展战略,拉动周边乡镇的渔民一起养殖,无偿指导养殖海参技术。
在李美娟夫妇的带动下,近几年,苍南海参养殖异军突起,成为苍南县海水养殖业中的“黑马”。2012年6月,李美娟又投资近500多万元,在石砰建成了800多平方米种苗繁育基地,从山东购进规格为每斤30只的刺参2000只,进行度夏试验,目前,规格已达到每斤10只左右,成活率达到98%。这一试验成功,意味着可以直接为养殖户提供优质苗种,也大大节省了养殖户的养殖成本。
“我希望有更多的渔民能从事海水养殖,脱离危险的捕鱼,过上‘牧海’的生活。”李美娟说。
目前,澳鑫公司与中国科学院赵法缄院士合作,建立了从事研究海洋生物技术的院士工作站,这是中国海参企业首个院士工作站,也是苍南农渔第一个院士工作站。她的技术团队,正在开发如开袋即食的海参深加工产品,并计划创立即食刺参高汤滋补的连锁加盟店模式。她的愿望,是把苍南海参打造成一个响当当的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