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长江流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简称长渔办)近日发布了《2013长江上游联合科考报告》,警示长江上游渔业资源严重衰退,一些珍稀、特有鱼类濒临灭绝,“四大家鱼”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鱼苗出生量急剧下降,目前不足1亿尾。今年是长江流域全面实施禁渔期制度10周年。上游如此,下游情况如何?记者就此采访了江阴市渔政管理站站长查晓宗。
惊 长江四大家鱼急剧减少
记者在《2013长江上游联合科考报告》中看到,此次考察对玉树、石鼓和赤水3个样点的鱼类资源采样结果分析显示,整个长江上游鱼类资源保护面临威胁。金沙江流域历史监测到鱼类有143种,而此次科考三次鱼类资源采样仅仅发现17种鱼类样本。
此前中科院水生所等多家科研机构的长期监测数据表明,长江中的“四大家鱼”鱼苗发生量急剧下降,由上世纪50年代的300多亿尾降为目前的不足1亿尾。
悲 1987年后就没见过鲥鱼
整个长江江苏段人尽皆知的长江鲥鱼、长江鱽鱼、长江河豚鱼并列长江“三鲜”。记者采访了一艘在江阴靠岸的常州渔船上的渔民,他和家人也证实,长江鲥鱼绝迹了数十年。璜土附近的小湖水产批发市场的小贩告诉记者,长江中下游的鲥鱼早已遭遇“灭顶”之灾,现在出现的鲥鱼要么来自海上,要么是人工培育的美洲鲥鱼,都不是正宗长江鲥鱼。
江阴市渔政管理站站长查晓宗向记者证实了长江鲥鱼的灭绝:“1987年后我再也没见到过鲥鱼。”
喜 鱽鱼数量今年大反弹
日前有媒体称找到了从时效上来说最近的一份监测报告—2008年至2010年,江阴市渔政管理站的查晓宗和方建清、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的张彤晴、靖江市渔政管理站的顾树信,这4人联合对长江江阴段生物状况进行了连续3年监测。该报道称:该监测结果显示,在长江江阴段共监测到渔获物40种,其中鱼类36种,甲壳类4种;由于一系列直接或间接因素的作用,这里物种灭绝速度加快,原本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日趋弱化。鱼类喜欢的底栖动物下降速度尤其厉害,生物多样性级别由“一般”降级为“贫乏”。主要原因可能是长江下游人类活动较多,涨落潮明显,且江底已是沙底较多,不适合底栖动物生存。
昨日,查晓宗向金陵晚报记者表示,他和方建清等上述4人从2008年到2010年联合对长江江阴段生物状况进行了连续3年的监测,并发布了《长江江阴段监测点渔业资源监测与分析》在《淡水渔业》杂志上。这是一篇论文,而非监测报告,查晓宗说:“我们发布的该篇论文并未得出‘长江江阴段鱼类灭绝速度加快’的结论。通过这3年的监测,得出的结论是鱼类种类结构比较稳定,但捕捞强度大,鱼体偏小。此外,长江中下游的江底本来就是沙底,一直不适合底栖动物生存,与长江下游人类活动较多也有关。”
查晓宗说,鱼贩子出于商业目的总是会夸大捕鱼之难之少,“事实上,鲥鱼灭绝已经几十年了。这与江西渔民大肆捕捞小鲥鱼鱼苗,葛洲坝等水利工程建设和污染有关。因为鲥鱼需要游回到上游产卵,但日益增多的长江水利工程建筑和江湖闸坝阻隔作用,将这一古老的复合生态系统阻碍了。而鱽鱼去年产量也确实下降严重。但今年刀鱼单船产量一下子又达到了400多公斤,所以不能说一直在下滑,相反有反弹。影响鱼类种类和数量变化的因素在水体里,一句两句讲不清,但全社会越来越重视自然环境,现在比以前要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