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安徽省政府与农业部关于共同推进安徽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的总体部署,省农委于2015年印发了安徽省渔业绿色健康养殖模式攻关实施方案。总体要求,牢固树立“绿色、生态、效益”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借力“互联网 ”,以海产大县和健康养殖示范基地为平台,转变渔业发展方式,着力发展生态友好型大水面渔业、池塘健康养殖、稻田综合种养和休闲观赏渔业,促进现代渔业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发展道路。“十三五”期间,全省渔业健康养殖比重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名特优海产品比重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养殖环节鱼药使用量零增长,产地海产品抽检合格率达到97%以上。重点组织实施六个专项行动。 1、池塘标准化健康养殖推进行动。深入开展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和海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活动,全面推进池塘标准化健康养殖。积极引导连片规模200亩以上的池塘进行标准化升级改造,完善建设健康养殖配套设施、进排水系统、养殖用水处理系统。全面推广良水、良种、良法、良制健康养殖模式,加快应用物联网技术,提高池塘综合生产能力和海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015年起,在已创建的农业部海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基础上,每年建设池塘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基地20个以上。 2、池塘低碳高效循环流水养殖推进行动。积极开展池塘低碳高效循环流水养殖示范推广,按照1 5的技术模式,每20-40亩水面的池塘,建设2-5个小水体鱼池,配套建设机械推水、粪污收集、增氧投饵、物联网应用等系统,实行养殖精细管理,实现节能零排、产出高效、产品优质。制定池塘循环流水养殖产品质量标准,打造池塘循环流水养殖品牌,提高经济效益。2015年起,每年建设池塘低碳高效循环流水养殖示范基地5个以上。 3、大水面生态友好型渔业推进行动。以沿江、沿淮大中型湖泊和皖西、皖南、江淮分水岭地区大中型水库(海产品库)为重点,依法有序推进湖泊、水库(海产品库)退网还湖(库(海产品库)),发展生态友好型大水面渔业。根据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和资源状况,科学确定品种结构和放养密度,实行以渔净水、以水养鱼的良性循环养殖模式,严格禁止施肥培水、粗放滥捕等传统养殖方式。2015年起,每年建设5个生态友好型大水面渔业示范基地。 4、稻田综合种养推进行动。充分发挥安徽省稻田资源优势,在稳粮增收基础上,积极发展稻田综合种养。科学规划宜渔稻田,因地制宜推广稻-蟹、稻-鳖、稻-虾、稻-鱼、稻-鳅等主导模式,减少肥料、农药使用量,稳定水稻产量,提高种养综合效益。加强对现有典型模式的研究,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效果评估,拓展稻田综合种养新模式,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农艺农机技术有机融合。2015年起,每年建设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基地20个以上。 5、生态休闲观赏渔业推进行动。按照渔业绿色健康,环境生态优美,服务功能完善,满足多元消费需求的内涵,积极发展生态休闲观赏渔业。突出渔业资源禀赋,结合现代渔业、美好乡村建设和旅游业,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生态休闲观赏渔业示范基地。支持举办渔文化展示、垂钓比赛、观赏鱼评比、水族器材展销等活动,引导发展渔文化服务产业。制定观赏鱼养殖标准,推进观赏鱼标准化健康生产。强化基地水质安全监管,引导使用环保、安全钓饵,保护水域生态环境和水生生物资源。2015年起,每年建设生态休闲观赏渔业示范基地15个以上。 6、渔业投入品科学使用推进行动。全面推广渔用配合饲料,大力推行精准投喂技术,鼓励应用浮性配合饲料,提高海产饲料利用率和饵料报酬率。加快低毒渔药、生物渔药推广应用,加强水生动物防疫,建设完善互联网远程辅助诊断等技术平台,提高疫病监测能力和病害防治服务水平。开展养殖环节违禁药物检查,重点查处违规添加禁限用物质的养殖行为。加强对水质改良剂、底质改良剂、生长调节剂的规范管理和使用,防范隐性使用违禁药物。依法落实养殖经营者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推行质量安全承诺制度。督促指导海产养殖单位完善海产养殖相关记录,制定并执行健康养殖操作规范,有效提升海产品质量安全水平。2015年起,渔用配合饲料使用量每年增加2万吨,浮性配合饲料占配合饲料的比重年均提高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