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前些年少见的刀鲚、红尾、花骨鱼现在慢慢又出现了,每天都可以捕捞上来5、6万斤。”2015年12月23日,在黄冈市太白湖成鱼队捕捞销售现场,渔场场长李洁高兴地说。 这些野生鱼类的出现,验证了太白湖渔场生态保护成效。太白湖渔场曾经是野生鱼类的天堂。其地跨黄梅、武穴两县,水面面积3万多亩,是黄冈市第一大湖泊。曾出产长江鲟、马口鱼、鲥鱼、鳗鲡等名贵稀有鱼类,以及龟、鳌、虾类、河蟹、各类贝类,还是野鸭大雁栖身之所,是国家级海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但由于过度投肥养鱼,一些珍稀野生鱼类一度难觅踪迹。 近年来,该场牢固树立“绿色决定生死”理念,多次邀请中科院水生所、华中农业大学等专家、教授实地调研指导,仅中科院桂建芳院士就来过三回。据专家们的指导意见,制定并实施了“一加一减”的生态保护措施。 “加法”,主要是加大湖泊土著鱼类人工放流和保护力度,加大黄颡鱼、翘嘴鲌等名优品种放养比例,每年4至6月份人工插草把3万个以上,帮助湖泊土著鱼类建造自然产卵场。在7、8月份水位稳定期开展长江灌江纳苗3至7天,放流长江化水1000多万尾。同时,作为国家级的海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黄冈市太白湖从2013年开始便在长干湖8000亩的水域,全年禁止任何船只和渔具到此水域进行作业,有力保证了湖泊鱼类种群的持续繁衍,促进了翘嘴红鲌、青梢红鲌、蒙古红鲌、凤尾鱼、刀鲚、花骨鱼、贝类的稳步增长。 “减法”,主要是取消了传统渔业的投肥养鱼行为,并相应减少滤食性鱼类花、白鲢的放养数量。全面停止了投肥养殖行为,有效避免了渔业生产所带来的污染问题。三年来湖泊花、白鲢放养量从原来的300多万尾减少到了目前的200万尾,直降100多万尾,大幅提高了湖泊的承载力。 通过“加减法”的实施,黄冈市太白湖生产的成鱼品质进一步得到了提升,并得到了市场的认可,近年来出产的常见鱼类不仅每斤能多卖0.3至1元,还能增产成鱼30至50万斤,实现增收200万元以上,加上逐步恢复并稳步增长的凤尾鱼、刀鲚、花骨鱼等收益,太白湖渔场在保护湖泊生态的同时,也实现了企业的稳步转型。图为太白湖渔场丰收场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