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害数量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
2013年第三季度,全省21个监测品种中除美国红鱼和三角帆蚌未监测到病害外,其余19个品种共监测到各类病害53种,其中病毒性疾病2种、细菌性疾病19种、寄生虫性疾病5种,其他病害23种、不明病因4种。与去年同期相比,病害总数增加8种,主要是由于细菌性疾病和环境不适等其它性质的病害较去年同期增加。
2、病害危害程度较为严重
2013年第三季度各养殖品种月平均发病率和月平均死亡率分别为7.73%、0.19 %,监测点月平均经济损失366万元。尽管与发生“海葵台风”的2012年同期的月平均发病率率9.03 %、月平均死亡率0.22%、月平均经济损失931万元相比,各参数均有所下降,但病害损失约为2011年同期的2.5倍,2013年是病害发生面较广、经济损失较大、危害程度较严重的年份。
从监测品种上来看,月平均发病率较高的有:青鱼(20.08 %)、乌鳢(19.89%)、七星鲈鱼(18.39 %)、河蟹(13.80 %)、青虾(11.27 %)、拟穴青蟹10.02%、南美白对虾(7.79%);平均死亡率较高的有大黄鱼(1.61%)、乌鳢(0.83%)、河蟹(0.40%)、南美白对虾(0.53 %)、泥蚶(1.20%)。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病程度增加的主要有鲤鱼、鲢鱼、七星鲈鱼、鳙鱼、乌鳢、罗氏沼虾、泥蚶、外塘甲鱼等品种(表2)。
3.恶劣气候影响严重
第三季度,恶劣气候对我省水产养殖带来了严重的影响。7月~8月,受连续1个多月极端高温气候影响,多数水产养殖品种摄食减少、生长停止,甚至出现死亡。如余杭、萧山、南浔、桐乡等地的养殖乌鳢出现较大面积的发病死亡,其中余杭2600亩养殖面积,发病率高达60.6%,亩均损失6400多元。乐清等地养殖的泥蚶也出现大量死亡,某泥蚶养殖场有120亩池塘因高温导致水质败坏,致泥蚶无症状死亡,死亡率高达3.97%,经济损失近20万元。嘉善、桐庐等地的养殖河蟹也出现了生长缓慢、死亡等现象。
8月下旬的“潭美”台风带来的狂风暴雨给因前期高温已出现厌食、抵抗力下降的养殖南美白对虾带来了严重的应激反应,8月底~9月初,我省各地的养殖对虾均不断出现偷死现象,8月份、9月份监测点上南美白对虾平均发病率分别为13.25%、11.77%,平均死亡率分别为0.41%、1.26%,不少养殖单位的养殖产量仅为正常年份的一半,使得亏损面过半。台风也导致台州、温州、宁波等地的养殖池塘堤岸坍塌、养殖网箱破损,造成青蟹、大黄鱼等养殖品种的逃逸,另外盐度突变也造成泥蚶等贝类的大批死亡。
4、第四季度发病情况预测及防治
随着气温、水温的下降,第四季度养殖品种的病害理应逐步减少,但刚刚过去的“菲特”台风和特大暴雨,使不少地区的养殖池塘堤埂坍塌或大面积过水,大量鱼虾鳖逃逸或擦伤、死亡,极易发生次生病害。因此要加强病害防治工作,特别注意淡水鱼类的赤皮病、烂鳃病,海水鱼类的弧菌病、刺激隐核虫病,海水蟹类的黄水病、固着性纤毛虫病等。
各养殖户在日常养殖管理方面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密切注意水质变化。在调整好水位、全面进行消毒的基础上,定期使用生石灰或含氯制剂消毒养殖水体,定期充水换水,保持水质清新,并可用微生态制剂来辅助调节水质。二是要科学合理投喂。根据水温、天气以及养殖对象吃食情况合理投喂优质饲料,并可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中草药制剂、免疫增强剂,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三是及时分捕上市。对于一些达到商品规格的品种,应及时捕捞上市,保持养殖池内合理的密度,促进养殖对象生长;同时在捕捞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防止养殖对象受伤。四是做好越冬准备。应适当加深池水,做好养殖对象越冬准备;对已经全部起捕的养殖塘,要做好塘埂、堤坝、沟渠的清整修理,抓住晴好天气进行干塘清淤和曝晒,最大限度杀灭病原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