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仙区有养殖水面5万余亩,为充分发挥海产业促进农业增产提质、保护生态和增加农民收入的作用,2015年,全区以水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以生态养殖为抓手,创新经营、融合发展,迈出了提质增效转方式的关键步伐。2015年,全区海产品产量11305吨、渔业经济总产值2.9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6%和5.7%,同时,渔业水域环境明显改善,产品质量有效提升,特色养殖、休闲渔业长足发展,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一、狠抓环境整治,强化养殖管理。 为进一步加强江河塘库(海产品库)水污染治理和水质保护,区人民政府出台了“全面禁止肥水养殖工作实施意见”,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的禁止肥水养殖工作领导小组,区水务局、农业局、环保局、监察局、公安分局等多部门联动,各镇乡建立相应的治理机构,各司其职,协同作战。一年来,通过全面禁止肥水养殖、加强水库(海产品库)集雨区和养殖水域周边污水排放管理,加大水质监测、执法检查力度,全区养殖水域水质明显改善,达到了渔业水质标准。与此同时,区政府办制定了《游仙区海产养殖管理办法》(试行),全面规范养殖生产行为,积极倡导、扶持发展标准化养殖、 “三品一标”生产,打造养殖品牌;推动养殖生产迈向绿色发展、循环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二、全面开发生态养殖,打造游仙渔业生态品牌。 在广泛宣传、充分讨论协商的基础上,成立了游仙区海产生态养殖开发联合会,设立镇乡分会20个,入会养殖企业、基地40多家,养殖面积26000亩。一年来,联合会采取了宣传引导、指导服务、管理、控制等多种手段,推动生态养殖发展。一是大力开展宣传培训,落实了专人对各镇乡养鱼户进行宣传、技术指导和监督。与西南科技大学、省海产研究所、中科院生物所、台湾淡水鱼养殖协会等科研院所进行合作,组织举办了生态养殖技术培训班,有效增强了生态养殖的认识,树立了绿色发展理念,推广了健康养殖技术。二是加强管理,确保品质。联合会建立了生态鱼养殖基地监控体系和海产品安全检测中心,实现了互联网在线查看养殖基地情况,及时监测海产品质量,定期检测区内渔业生产水域水质,发现问题及时整治;严格考察,多方比较,统一采购大宗鱼饲料、鱼药,既保证了投入品质量,又降低了养殖户成本;加强了养殖过程监督,督促落实各项质量安全制度,建立生产记录档案;实行黑名单制,对海产品检测出禁用药物残留的进行曝光、通报并加入黑名单,报请相关部门进行处理,其所养殖海产品三年内不得进入联合会生态鱼销售体系,保证了上市产品质量。三是狠抓营销开发。成立了四川川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了“川仙”品牌,统一收购销售联合会养殖企业、基地生产并经检测符合相关标准要求的产品;在绵阳城区设立了生态海产品销售配送实体营业店,同时利用各种媒体、互联网平台,加强“川仙”牌生态鱼营销宣传,提高市场知名度,提升产品价值,生态鱼产品销售价比普通产品高60%。三、发展特色养殖,推进融合发展一是大力发展名优品种养殖,重点发展了甲鱼、乌鱼、泥鳅、小龙虾、黄颡鱼、大口鲶、青波、斑点叉尾鮰、岩原鲤、江团、青波、大鲵等名优品种养殖。二是培育发展了金汇丰海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建业海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深蓝泥鳅养殖专业合作社、正领航特种海产繁育公司等一批初具规模,各具特色的经营主体,打造了剑州野甲鱼、仙海鱼、川仙生态鱼等品牌,特色发展路子越走越好。三是渔旅结合,综合发展。依托新型经营主体,在云凤、街子、建华和徐家等乡镇建设生态农业旅游休闲观光园,把特色养殖与休闲垂钓、观光旅游相结合,有效的提高了渔业效益,促进了幸福美丽新村建设。2015年,全区休闲渔业收入达到7311万元,占渔业经济总产值的近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