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聪吕继刚 这几天,赣榆区青口镇杨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内,每天人来人往。头发花白的大爷大娘,穿着光鲜的青壮年居民,人人喜笑颜开,这里正在进行一年一度的集体经营年终奖分红。一位中等个头、肤色黝黑的小伙子在人群中维持着秩序,不时地喊:“大爷,您先坐下歇一会儿,等发到你家的时候我叫您。”“大嫂,请耐心等一会儿,大家都有份。” 这位小伙子名叫于善法,是杨坨社区党总支委员。2011年,25岁的于善法考取大学生村官,被分到青口镇杨坨社区。杨坨位于赣榆城区北郊,东临黄海,总共550户人家2080口人,说是社区,其实是个典型的渔业村。到任后,于善法带着一支笔一个笔记本,挨家挨户走访,了解基本情况,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 情况摸透了,于善法动了创业的念头。第二年,在镇、社区党组织和区委组织部的支持下,他承包了一个8亩地的对虾池,贷了5万元“村官贷”,白手起家,养殖南美白对虾。 于善法在池塘边盖了一间简易的平房,买来液化气及锅碗瓢盆灶,把宿舍里面的铺盖一卷,就住了进去。白天,他虚心向老养殖户们求教,学习养殖技术,晚上,到网上查阅对虾养殖技术资料,并进行相互印证。在他的不懈努力下,很快就掌握了全部的养殖技术。当年除去成本,8亩对虾池赚了近6万元。居民们不由对他竖起了大拇指:“这个小青年,有闯劲、有干头,前途不可限量。” 2010年,青口镇实施蓝湾现代渔业工程,将杨坨、李沙、大盘、小盘四个社区滩涂虾池流转出来,并在东面海域围海造地,建设高效渔业养殖示范区,到2013年初,一个南北长3.2公里、东西宽1.3公里的养殖区展现在人们面前。于善法第一个报名竞标,承包了40亩养殖池塘。依托人生的“第一桶金”,他又申请了10万元的大学生村官扶持贷款,又向亲朋好友借了10余万元,开始了东方白对虾、梭子蟹和贝类的混合养殖新模式,当年盈利10余万元。 2014年秋天,养殖业大丰收,养殖户们却又喜又愁,虾和蟹滞销难卖让他们乐不起来。这时,于善法发挥网上营销优势,在网上贴出照片,发布对虾、梭子蟹销售信息,不仅自己的海产品销售一空,还帮助社区其他养殖户打包外卖海产品,实现了丰年又丰利。 在当好社区致富带头人的同时,于善法积极配合社区党总支书记万延思及其他干部做好社区各项工作,为群众搞好各项服务。杨坨每年滩涂、对虾池承包费等集体收入近300万元,从2013年以来,每年除了拿出一部分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及公共服务,其余的全部作为居民的“年终奖”,每人每年能分到600到1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