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红梅竞相开放,漫步在郎溪建平镇县农场巨大生态农业园的观光道上,感觉无比惬意。 巨大生态农业园于2014年落户于郎溪县建平镇,占地面积多达21万平方米。该园由台湾客商张茂豪先生投资开发,也是郎溪县首个台资农业生态项目。张茂豪先生足足花了两年时间,从地图上寻找大型水库(海产品库)附近的土地,最终确定了项目地——建平镇县农场。如今的巨大生态农业园毗邻龙须湖水库(海产品库),水质优良,附近土地较多,劳动力富足,给该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鱼菜共生立体生态高效养殖 走进园内,只见一排排塑料大棚整齐划一,棚里猕猴桃、枇杷树交错种植,菜畦间流淌着清澈的湖水……田间地头,工人师傅正在砌一个长方形的容器,问了才知是用来养殖蚯蚓的。蚯蚓是黄鳝的食物,这些菜畦间的沟渠,将全部用来放养黄鳝。继续往前走,映入眼帘的是一个水泥砌的大池子,池上摞着满满的陶粒,种着一株株铁皮石斛,众所周知,铁皮石斛是一味珍贵的中草药,价值极高,“我们目前试种了一万颗铁皮石斛,去年的雨水较多,还有低温也对它的长势有一些影响,不然还会长的更好,未来也是要大量种植的。”该园负责人张国淋告诉记者。 依稀听到水声,张国淋解释道,铁皮石斛的下面,池内套养的是石蛙,石蛙常栖息于阴凉处,由于其特殊的生活习性,池里的水都从地下引入。特殊的水泵将池内混着石蛙排泄物的水向上抽,在铁皮石斛间流淌,微生物细菌将水中的氨氮分解成亚硝酸盐和硝酸碱,进而被铁皮石斛作为营养吸收利用,水流透过陶粒,再流回池内。这种养殖方式叫“鱼菜共生”,也叫立体生态养殖,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海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鱼菜共生让动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间达到一种和谐的生态平衡关系,是未来可持续循环型零排放的低碳生产模式,更是有效解决农业生态危机的最有效方法。 “这是一种立体的养殖模式,在最小的面积里实现效益最大化,”张国淋说,“猕猴桃和枇杷、黄鳝套养,石斛和石蛙套养,都是我们研究出来的养殖模式,猕猴桃收获后,叶子落尽,枇杷树也开始生长,开花、结果,相互之间不影响,黄鳝是一种害怕农药、肥料的生物,所以园子里是禁用这些的,都是原生态的种养。” “种菜不施肥,养鱼不换水”,将养鱼和种菜相结合,用循环水养鱼,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亦能正常生长的种养殖模式在巨大生态农业园变成了现实。巨大生态农业园里不仅有石斛与石蛙的套养,还有草莓、石斛和沙塘鳢的套养基地,都将在未来三至五年内大面积套养。 一业为主多元扩展标准管理 在生态园的东面,有一个蓄水池,龙须湖的水顺流而下,池里的水经过科学改造后,再供给院内的动植物。蓄水池的下方,鳞次栉比的建造了十几间小屋,屋内是台阶状的水泥板,进门一看,台阶上密密麻麻的爬满了蜗牛,原来,这是巨大生态园的白玉蜗牛养殖区。“目前已试养了1.5吨,每间屋子可养殖2吨蜗牛,共16间。”张国淋说,“不仅是白玉蜗牛,沙塘鳢的前景也是很好的。”园子的南边,堆满了大量的稻草,和猪粪发酵成肥料,用以养殖蚯蚓。园内共30多个临时工,大多来自附近本地的居民,都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巨大生态农业园采取“高标准建设管理、高投入、高产出”的纯生态种养运用模式,以纯自然生态种养猕猴桃、枇杷、白香果、泥鳅、甲鱼、黄鳝繁养、生态观光为主的大型立体种养生态园。园区共划分为四个区,即生态立体种养区(面积200亩),纯种海产养殖区(面积60亩),生产及堆料区(面积60亩),办公、生活区(面积18亩)。 两年内,该园投资近3000万,目前生态园已基本成型,该园始终坚持“绿色、和谐、自然、健康”的主题模式和“一业为主,多元扩展”的发展战略,打造了一个农业生态循环立体种养休闲观光科技园。预计三五年内,会有可观的收益,并会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