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太湖设置浮式围栏,定点放流草鱼、花白鲢等鱼种,以周边水域打捞出来的水草为饵料,一天最多可以吃掉上万斤。近日,省太湖渔管办发布了“东太湖浮式围栏生态控草试验”最新报告,监测结果显示,项目围栏中水草生物治理效果明显,具有替代人工及机械打捞水草的部分功效,且围栏中放养的鱼类长势良好,有效转化了水草中氮、磷等营养元素。 从湖面上可以看到,1米多高的渔网排成一线,每隔12米用一根钢管桩固定,圆柱形的白色泡沫浮子围着渔网漂浮在水面上。太湖渔管办在每个围栏中投放2万斤鱼种,放流品种为草鱼、花白鲢、小鲫鱼等,其中,草鱼占投放量的70%,并且规格都在1斤以上。草鱼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栖息水体的中下层,是食草“主力军”;花白鲢是滤食性鱼类,居于水体中上层,负责消灭草鱼的排泄物和浮游生物;鲫鱼喜欢在水下游动,用于清理底层碎屑。把这些鱼种搭配起来形成食物链,不仅烦人的水草就这样慢慢地被“毁尸灭迹”,还能循环净化水体,改善环境。 东太湖为浅水草型湖泊,春季水温升高后容易造成水草疯长,夏季高温季节如不及时清理,过量水草易因高温缺氧腐烂造成二次污染,对东太湖水环境造成威胁。目前,太湖水草整治和打捞已成为太湖水环境治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打捞上岸的水草还需要进行技术处理,成本相对较大。同时,渔民自行打捞后,将水草随意堆放在湖面上,会影响水体环境。为有效调控东太湖水草群落结构,探索东太湖水草生物治理,太湖渔管办分别在东太湖石鹤港和直泾港各选取100亩水域,实施浮式围栏生态控草试验。 试验第一天对两个围栏内的水草调查发现,石鹤港中有马来眼子菜,直泾港中有马来眼子菜和水遁草,而到去年5月份第二次调查时发现围隔中已经没有水草了,试验后期围网中鱼类食用的草类均为围网外面人工捕捞。试验期间,石鹤港共投喂67.35万斤水草、2.59万斤菰;直泾港共投喂29.2万斤水草、11.68万斤菰。从水质结果分析可以看出,浮式围栏生态控草试验并没有降低东太湖围网区水质环境。 该试验调查时间为2015年3月到2016年11月。目前,去年3月投放的鱼已全部捕捞上岸,平均存活率达60%以上。今年将进一步调整鱼种结构,继续在围栏中投放鱼类进行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