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源于网络岳兴宝和他发明的“水下捕捞器”(模型)。 潍坊新闻网3月18日讯 寿光市菜农岳兴宝在观看发明类电视节目时受到启发,在种菜之余搞起了发明。3月17日,记者采访得知,岳兴宝经过反复实验,发明出了能够捕捞海参的“神器”,大大提高了捕捞效率。这项发明也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 看电视时获启发,萌生搞发明的念头 菜农一般都专心于如何把菜种得更好,而寿光市圣城街道岳家庄村的村民岳兴宝除了研究种菜外,还喜欢搞发明,并且在自己家里建起了实验室。 3月17日上午,记者来到岳兴宝的家,在他家正房的南侧有一间屋子,这正是他的实验室,墙上、桌上还有地上,到处都是旧零件、电线、螺丝钉,还有一些设计模型的半成品。“这个屋子之前是存放农具的,后来改成了实验室。”岳兴宝笑着说。 在地面上的一个大箱子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岳兴宝称,这就是他发明的“水下捕捞器”模型,专门用来捕捞海参的,虽然看上去很简陋,但实用价值非常大。 岳兴宝指着装置说,2013年的一个晚上,他在看电视时,在一个发明栏目上,看到有人发明了一种捕捞海参的机器,得到了专家的肯定,但岳兴宝却觉得有很多弊端。“机器重4吨,非常笨重,使用不便捷。”当时,他的脑海里冒出了一种想法,设计一种构造更加简单的装置。 苦心钻研,在家人的反对下完成发明 产生这个想法后,岳兴宝晚上经常睡不着觉,脑海中构思着捕捞海参装置的图样。经过几晚的思考,他尝试着在草纸上画设计图。“白天闲着的时候,我就从网上查阅资料。我发现国内很多人发明过这种装置,不过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太笨重。”岳兴宝说,他将发明重点放在了装置的重量上。 在发明路上,岳兴宝遇到过很多难题,都能一一克服,可是家人的反对和不理解,让他难以专心搞发明。“要想搞好这项发明,需要不断地思考,白天在大棚里干活,脑子里想的却是发明,经常会走神。甚至想到关键点上,我还会在地上画画。”岳兴宝说,有一次白天正干着活,可是脑子里有了好点子,便跑回家研究起装置,恰好被妻子看见了,两人发生了争吵。 “妻子认为,菜农再怎么样也搞不出什么名堂来,可我不这么认为。”岳兴宝对记者说,农闲时间,村民大多都是打打扑克,他就一头扎进实验室,苦心钻研和反复实验,最终成功研究出了“水下捕捞器”。 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将继续搞发明 “水下捕捞器”看上去十分简单,可提起它的实用性来,岳兴宝滔滔不绝地介绍起来,“这个装置主要分为两部分,控制器和笼型仓,笼型仓用来收集海参,上面设有垂直、水平推进器。控制器能控制笼型仓前进、方向以及位置深浅。” 岳兴宝告诉记者,笼型仓内的“回旋室”,是一个创意设计,能解决很多问题,比如海参进入管道以后,能与水分离,落入容器中。除此之外,笼型仓上还设有捕捞装置、照明灯、摄像头。“这些装置让设备能够更好地适应复杂的水底环境,解决因水底凹凸不平造成的捕捞器卡住不能行走等问题,避免出现翻车,能够提高捕捞效率。”岳兴宝说。 据了解,这项发明已经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一些渔民和养殖海参的人来看过,我也想推广这项发明,让更多的人受益。”岳兴宝说,他以后还会继续搞发明。记者 邓永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