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和农耕体验教育是可持续发展重要方向
“塘里鱼儿肥,基上桑林绿”,在上世纪,这样的景象在珠三角很多地方随处可见———具有浓郁岭南文化特色的“桑基鱼塘”,一直是珠三角地区传统的农耕模式。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桑基鱼塘”现在几乎已消失。不过,在三乡西山村里的一个农场里,“桑基鱼塘”又出现了,而且是以更先进的方式。南都记者走访了解到,该农场率先在全市开展了改良版的“桑基鱼塘”循环种养系统的尝试,既改善了环境,又创造了经济效益。
在三乡西山村内临山的一个农场里,农场主人林永乐和陆海研经过长达六年的尝试,成功改良了传统“桑基鱼塘”的生态链:即用桑叶来饲养石螺和“四大家鱼”,养肥了的石螺和“四大家鱼”又是甲鱼的餐点,而鱼塘里的水、塘泥又是桑树最好的肥料。桑、“四大家鱼”、螺、甲鱼、泥,如此循环,组成一个高效的生态系统。
“桑基鱼塘”改良的背后,是三乡推动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个缩影。三乡镇党委书记贺晖介绍,该镇正通过鼓励创新、引导农业向产业化、园区化发展等方式,让三乡既保留传统文化的生态美,又让农民共享现代文明成果。
三乡镇也把乡村旅游和农耕体验教育作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作为“人文历史型”秀美村庄首批市级示范点,三乡古鹤村目前正按照相关方案推进建设。据介绍,该村正计划建设大型农民新村,让村民们集中居住,以保护村落的完整性。
三乡版“桑基鱼塘”
桑枝摇身变工艺品年创利润数十万元
在改良版的“桑基鱼塘”模式中,桑有着重要地位。在传统的“桑基鱼塘”生态链中,摘取桑叶后的桑枝一般成为柴火,但是该基地从山东引入造型优美的“云龙桑”,经过反复的嫁接试种,选择出符合三乡本地种植的株苗。
“云龙桑”的桑叶摘取后,桑枝加工成工艺品,用于酒店会所和居家装饰。桑枝分夏冬两季收成,时间一般为7月前后或次年1月前后。一个桑树头的生长寿命约为10到15年,每一棵桑树又可以收成约7条枝,每条桑枝售价高峰时达2元/枝,低峰时为1.1元/枝。目前,该农场种植了80亩“云龙桑”,每年可以创造数十万元的利润。
靠绿色养殖身价大涨甲鱼比市场价高一倍
该农场产出的另一主要产品就是甲鱼。据介绍,这里的甲鱼和“四大家鱼”是混养在同一鱼塘中,甲鱼平时吃的就是身边的“四大家鱼”和田螺。
三乡镇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西山这家农场在饲养过程中不用任何其他饲料和药品,实现了绿色健康养殖。其中,一只甲鱼的养殖周期长达4年,每年都需要购进鱼苗进行补充,鱼苗来自广西。为了减少病害,该基地坚持低密度养殖,一亩水面养殖50只甲鱼,整个基地一年销售2000只甲鱼。据了解,这种“桑基鱼塘”养出来的绿色甲鱼一上市就受到欢迎,售价达340元/公斤,比市面售价高出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