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国际水产品可持续发展大会在辽宁大连世界博览广场举行。会议由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主办,海洋管理委员会(MSC)及水产养殖管理委员会(ASC)协办。
中国农业部渔业局局长赵兴武、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崔和、WWF市场转型总监李楠、MSC亚洲区总裁黄伟荣、ASC首席执行官Chris Ninnes等组织机构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此外还有约200名国内外企业、机构参会。
中国农业部渔业局局长赵兴武
赵兴武在讲话中提到,中国是一个高度重视水产品可持续发展的国家,从1987年开始中国政府就对近海捕捞渔船数量和功率实行“双控制度”,随后还组织实施休渔禁渔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同时2006年起在全国开展大规模的增殖放流活动和人工鱼礁建设,到目前已投入资金49亿多元,放流各类水产苗种1990亿尾(粒),投放各类人工鱼礁3300多万立方,建设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428个,保护水生生物300多种,有效缓解了渔业资源衰退。
2012年,中国水产品总量达到5907.68万吨,出口优质水产品380.12万吨,分别占世界水产品总量和出口总量的38%和10%以上。中国作为水产业大国,在水产品可持续发展领域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如何借鉴先进的发展理念,学习良好的管理经验,成为水产业创新发展的必然思考。
WWF一直致力于环保事业,先后推出了MSC和ASC认证,前者主要针对野生捕捞品种,后者涉及包括罗非鱼、对虾在内的15个全球热卖海水产品。据黄伟荣介绍,目前全球有207家渔场获得MSC认证,此外还有103家正在进行认证工作。“国际主要买家都已承诺购买野生捕捞海产品时会要求来自经过MSC认证的渔场,粗略估算全球每年市场MSC产品销售额高达30亿美元。现在餐饮业也在不断提高兴趣。”黄伟荣说。这表明MSC标识的产品需求正在增长,黄伟荣也希望中国的海产品能加入其中。
ASC去年和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WWF,在中国启动了由欧盟资助的促进中国罗非鱼负责任养殖项目,项目支持中国的罗非鱼生产者在获得ASC认证后,有更多接触欧洲和北美市场的机会。对于通过ASC认证能否使产品产生溢价,Chris Ninnes声言并没有就此做过调查,但他认为养殖者应该看到可持续发展后带来的效益。
Chris Ninnes还介绍了由ASC、全球水产养殖联盟(GAA)和全球良好农业操作认证(Global GAP)组成的MOU项目,其中有一点是将联合开发饲料要求的通用指标,对原材料采购提出联合“讯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