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去江苏跑了一趟市场,往泰州海大生物饲料有限公司时恰逢公司在开针对经销商的动保产品推销会。会议中有一个流程安排很有意思,工作人员现场用很实用的方法对从市面上搜集到的同类产品(已撕掉外包装)与海大动保产品做对比试验,告诉经销商怎么在日常中用简单的操作就可以有效甄别产品,比如用淀粉鉴定聚维酮碘产品。这类科普性的知识推广,底下的经销商也看得津津有味,毕竟现在的产品单纯靠外观已难判断真伪,像之前业内传言可以通过液体粘稠度或色泽来判断,但实际上添加粘稠剂或色素同样能达到正常产品的物理标准。后来离开江苏去了北京,偶遇广东海大集团海大学院副院长丁振红(我一直尊称其为“丁教授”),闲聊时谈到海大动保产品为什么在2015年发展迅猛,往常全年下来销售额也才破亿元,去年则半年时间就超过1亿元。丁教授的回答令我很意外,他说:“我们现在就单单靠做良心产品,市场认可度就已经超越了可能行业90%以上的产品,还谈不上技术创新。”何谓良心产品,仅仅是满足这个产品应有的标准,不掺假。这本身是生产厂商应尽的义务,但行业已然极为缺失。由于海产养殖行业看天吃饭的特殊性,动保产品在养殖过程中的效果体现受天气、水温、气温、光照、池塘理化环境、养殖鱼类的健康状况、养殖模式、人员技术管理水平等等诸多因素影响,所以动保产品效果的好坏有时候难以直观反映出来,往往充当“安慰剂”,给了趋之若鹜的投机者以发挥的空间。而且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缺乏对产品的甄别技能,部分厂家也抱着不医死鱼的态度去产销产品,至于有效成分是多少则不做考量。写到这,想起虾苗行业有一个现象:有些虾苗场刚做的第一年,苗的质量会非常好,但第二年开始苗的质量就走下坡路。同样的老板、同样的技术、同样的场地,为什么苗种性状表现前后差距大?其实原因很简单,头一年虾苗在市场上赢得口碑后,第二年要苗的订单蜂拥而至,苗场老板就面临诱惑和抉择,一方面苗场规模有限,按之前的方式产不出这么多苗,另一方面又不想“到嘴的鸭子都飞了”。而满足订单需求,苗场要么高密度育苗,过程中投放抗生素;要么就从外面调苗。反正现在养虾就相当于“黑洞”,养不成功不一定会怪到种苗。所以,又有几人能顶得住诱惑?——有时候面对这样的案例,也觉得无奈,养殖行业的不确定性本来就让业者承担了很多风险,但有些人却利用这种不确定性来发横财。海产行业的落后性也体现无遗,业者都还不需要花心思去追求产品创新,单单一个良心产品就足以打动大家,想想也是有点悲伤。来源:海产前沿(微信号:fishfirst)作者:唐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