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日,在从江县刚边壮族乡平正村,农民龚青春将选好母鲤鱼放入在鱼桶里。 (通讯员 吴德军)“清明”是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正是人工繁殖鱼苗的大好时节。 从江县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试点地,苗乡侗寨世代延续着稻鱼鸭共生生态系,有着自繁、自养、自留禾花鲤鱼种的传统。在从江县刚边壮族乡鱼种繁殖专业村——平正村一派忙碌景象,当地村民们抓住晴好天气繁殖禾花鲤鱼鱼苗,为新一年农业生产开好头。4月1日,在从江县刚边壮族乡平正村,农民龚青春为鲤鱼准备好的产卵床。 农民们在田野里,割石松、建鱼池、整产床、开鱼塘、选种鱼、催产卵、孵鱼花,双手不停地在农田里中翻舞,忙碌着为繁殖育苗做准备。 正在繁殖育苗的合作社理事龚青春告诉记者,每年这个时候,他都和村里的鱼苗繁殖户们都会忙着繁殖育苗,“像我们这里一个6平方米产卵池,需30条母鲤鱼和70条公鲤鱼进行配种产卵,孵化出来的鱼花有上百万条,平均这样一个产卵池光鱼花就能卖3000元以上,一个春季下来能繁殖三道四批次”。 在刚边壮族乡平正村,发展繁殖禾花鲤鱼苗已成当地农民致富增收的新途径。平正村是一个远近闻名的鱼种繁殖专业村,所产鱼苗远销贵州从江、榕江、荔波、三都及广西融水等地,深受广大农民朋友的欢迎。 该村依托县委、县政府大力发展“稻鱼鸭”生态农业之机,采取“合作社 农户”的模式,2013年,成立了鱼种繁殖专业合作社,同时,从江县农业局还投资建为农民起了产卵池、孵化池,积极引领和带动农民不断扩大鱼苗繁殖规模,目前社员已达50余户,每年销售鱼花、鱼苗等为农民创收120万元以上。龚青春说,育鱼苗与其他农活一样,人要勤,要有技术、经验,更不能怕辛苦,每年挣个一两万元不成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