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批颁发:陈浩 审核:王艳 分析员:肖曼引言:4月份,气象预测气温在11℃~24℃之间,养殖水温为8℃~22℃,随着温度回升,我省海产养殖开始进入生产期。养殖鱼类经过越冬期后,体质较弱,较易受真菌、细菌、寄生虫等的感染。在“清明”和“谷雨”气候多变,注意调控水质,防范水温突变对苗种生产的不利影响。 一、病情预测1、鲤春病毒血症:主要发生对象鲤鱼、锦鲤、金鱼等,发病水温在8-20℃,尤其在15-17℃易发生。重点关注鲤鱼主养区、鱼种场站。2、鲤鱼、鲫鱼、草鱼等竖鳞病,关注区域为全省主养区。3、鲫鱼、鲤鱼等各种养殖鱼类水霉病,从鱼卵、鱼苗到成鱼均可发生。苗种繁育场、商品鱼养殖场,特别是高密度网箱养殖场和流水养鱼场。4、斑点叉尾鮰、鲶鱼、鲤鱼、草鱼等小瓜虫病,小瓜虫病,对宿主无选择性,各种淡水鱼、观赏鱼类均可受其寄生,繁殖适宜水温为15~25℃,重点关注全省主养区,高密度养殖区域。5、斑点叉尾鮰“传染性套肠症”,重点关注眉山市、乐山市、绵阳市等斑点叉尾鮰主养区。二、防治措施(一)预防措施一是强化苗种产地检疫,全面实施苗种产地检疫制度,防止引进携带病原的苗种,从源头上控制疾病的发生。可适当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和免疫增强剂,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二是做好消毒,避免鱼体受伤。清除池塘淤泥中存有的病原微生物,做好池塘消毒等养殖前期准备工作。产卵鱼巢、孵化用具彻底消毒,发现死卵及感染水霉的鱼卵及时剔除,避免病原菌感染;做好活体饵料投喂前的消毒工作,防止活体饵料传播疾病。苗种投放、转塘时,尽量避免鱼体受伤,同时做好苗种的消毒工作,防止苗种带入病原微生物。 (二)防治方法 1、鲤春病毒血症:预防方法为每千克鱼,一次量,大黄4克、黄芩4克、黄柏4克、板蓝根4克和食盐3.5克,粉碎后,拌饲投喂,每天2次,连用7~10天。2、竖鳞病:10%聚维酮碘溶液,一次量,每立方米水体0.5~1毫升,疾病流行季节,全池泼洒,15天1次;或复方新诺明,一次量,每千克鱼50毫克,拌饵投喂,每天1次,连用5天,首次用量加倍。3、水霉病:食盐,一次量,每立方米水体30~50毫克,鱼种放养前浸浴5~10分钟,根据不同的品种时间要做适当调整;或8%二氧化氯,一次量,每立方米水体0.5克,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用2天。4、小瓜虫病:缺乏防治小瓜虫的特效药物,只能从预防和辅助治疗入手。采取清除池底过多淤泥,对水泥池壁、鱼种、活饵料做好消毒工作,同时将养鱼的水槽、工具等进行洗涮消毒,鱼下塘前应做抽样检查。方法:青蒿末,一次量,每立方米水体,每千克鱼0.3~0.4克,拌饲投喂,每天1次,连用5~7天;或亚甲基蓝,一次量,每立方米水体2克,全池泼洒,每天一次,连用2~3天。5、斑点叉尾鮰 “套肠症”: 控制放养密度,调控水质,采用投喂药饵等方式预防疾病发生,早期刚开始投饵,消化机能未恢复时,避免大量投喂高蛋白饲料,引发疾病,发病时服用敏感药物,有条件时做药物敏感实验。如:氟哌酸或氟苯尼考等敏感药物每天每千克鱼10~30毫克,制成药饵投喂,每天一次,连用3~5天;或每立方米水体,一次量,含氯石灰(漂白粉)1克或漂白粉精(有效氯60%~65%)0.3~0.5克,全池泼洒。(四川省海产技术推广总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