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海参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也是港城闪亮的“城市名片”。多年来,烟台海参以优良的品质、丰富的营养,备受消费者青睐。但就是这样一个优良的特色品牌,当前却遭受着“南参”、“辽参”等国内外主产区海参的冲击,松散的产业链结构,粗放的经营模式,让烟台海参陷入品牌困局。 正视差距方能奋起直追。连日来,本报记者深入走访海参养殖户、相关生产企业、科研机构和行业主管部门,思不足、找短板、看转型、探远景,以期直面问题、集思广益,破解行业危机,叫响“烟参”品牌。今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直面烟台海参困局》,敬请关注。 清明节过后,春季海参逐渐迎来捕捞上市高峰期,然而在这个“关口”,想想新一年打算,芝罘区芝罘岛街道东口社区海参养殖户袁永强却犯了难:是扩大生产还是转行发展?老袁一时犹豫不决。 海参是老烟台人心中最“拿得出手”的海产品,它与鲍鱼、对虾一起并称为婚庆喜宴上的“三大件”,为何养殖户心中犯嘀咕? 其实,这种心理纠结从4年前便开始。2012年,作为餐桌上的奢侈品,烟台海参与全国大多数海参品牌一样,价格震荡加剧,其中受成品参影响,海参苗同比下降40%以上。此后几年不仅毫无起色,而且走势一路疲弱,由此海参产业从高峰跌入低谷,开始经历阵痛和洗牌。 探究原因,有海参养殖户将苗头指向发生根本性转变的供求关系。可面临现实情况,烟台市该如何应对?对此记者进行了采访。 “黄金产业”陷价格困局 “原本每斤卖100多元的海参苗,现在市场价只给到50多元,离期望值低了一倍,反差巨大。”当看到新出的海参苗报价,袁永强曾抱有一线希望的心再次跌到了“冰点”。他有些无奈地说:“说实话,几年前海参苗销售全部预约供应,而现在不仅订单没了,散户购买反过来需要我们去活动关系。” 东口社区是烟台市海参的优质产区,也是全市最早从事海参养殖的区域之一。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在对虾、经济鱼类效益走低的情况下,当地渔民将深海生长的刺参捕捞上来,开始人工养殖,实现了从海养到池养、网箱养,再到底播养殖的发展过程,逐渐形成了一个“沾之则喜”的黄金产业。“经过多年探索,海参养殖技术基本成熟,海参的营养价值也众所周知,所以从2005年开始,海参养殖进入黄金期,不论用什么方式养,都是稳赚不赔。”东口社区养殖户迟剑是当地最早养殖海参的一批人,他介绍,最鼎盛时期,海参苗收购价一斤达120元以上,造就村庄诸多“百万元户”。 海参的高产值,让这个行业蒙上了暴利色彩,也由此引动了产业大发展。“从最初的几个人养,到几十个人养,再到现在上百户在养,东口海域的海参养殖户迅速扩大。”袁永强说,“海参养殖是个辛苦活儿,当时处在黄金期,周边村庄的居民一门心思租海养殖,不仅放弃了原有工作,而且全部雇人养殖,当起了小老板。” 红火的买卖引来村民一哄而上,也惹得外地人眼馋。是时,很多南方和省内客商揣着大把钞票和无限遐想涌入东口社区投资海参育苗,其中不少人之前对海参几乎一无所知。 “当时约有一半海域被外地人租赁去养殖海参,本地居民则提供网箱、海参苗等配套设施和苗种,基本连箱带种每个租价1000元。”袁永强介绍,由于海参技术半公开,没有统一成熟的章程,许多人养殖时闹了笑话,“我临近的海域就有人不清楚海参入水生长要往回缩,因此采用大网扣养海参,结果到了收获期捞上来一看,海参全漏在网下了。” “南参”扰乱本地市场 一哄而上养海参的“盛况”,不仅在芝罘岛海域,在莱州湾、长山岛、崆峒岛等烟台市适宜海参养殖区,呈现同样画面。 有数据统计,经过10多年发展,当前烟台市海参生态养殖面积达45万亩,鲜参产量2.6万吨,当之无愧地成为烟台市的“当家”海产品。“海参养殖的粗放式扩张,让这个曾经不乏暴利色彩的产业,如今却几乎被击穿了价格底线,海参育苗产业退到生死边缘。”袁永强说,历经一段时期的辉煌,而今海参网箱租赁从每个1000元降到了500元,海参苗价格从每斤100多元降到了40—50元,鲜海参价格从150元降到了100元左右,“虽然还没到赔钱的地步,但只能赚个人工费、劳务费,要想雇人干活基本不可能了。” 行业的反差,其实可以通过一个事例来体现:以前,东口社区养殖户全靠自主销售,基本供不应求,而现在大部分养殖户加入省级东口海参苗养殖合作社,以村为单位,联系东方海洋等大型企业,进行海参销售供应。“每年10月份开始收购,大的当成品卖,小的当参苗卖。换作头几年哪还用这样啊,怎么都是供不应求。”袁永强说。 海参产业发展只有短短的10多年时间,是什么问题让产业出现巨大反差?对此,养殖户将导向直指“南参”。 “南方客商在本地包海养殖许多年,早已经摸透了里面的道道,如今人家全回了南方海域养殖,由此形成了继辽宁、山东之外的福建产区,它们以廉价物美、平民消费的价格,与北方海参形成差异性竞争。”一提到市场价格,袁永强和其他养殖户们都表现得很无奈,“南方海域水温高,海参生长快,咱们这边还没上市,福建那边已经上市了,这样人家就掌握了价格话语权。”“咱们芝罘岛野生海参可是珍品,鲜海参每斤卖100元,纯淡干海参每斤最低也得3000元,而南方一些等级较低的鲜海参100元可以买3斤。”迟剑补充道,“咱们这里5月份捕捞海参,南方那边3、4月份就出了,他们每斤卖45元,我们就只能卖65元,差距大了卖不出去,“虽然懂行的都知道烟台淡干海参最地道,营养价值南方比不了,可是价格太高消费者总觉得有水分,不买账。” “烟参”期待品牌整合 价格之争的决定因素,实则是消费者对地域品牌、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认知度的高低。采访中,有业内专家认为,做大做强海参产业,应对外埠挑战,必须从政策、资金、技术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培植一批海参育苗、养殖的龙头企业,从改良海参品种、发展生态模式、提高加工工艺和扩大品牌影响等方面集中用力,提高“烟台海参”的认知度和美誉度,推动烟台海参产业实现持续健康发展。“以科技为导向,今年烟台市将大力实施标准化战略,健全烟台海参从育苗、养成到加工的全过程标准化生产体系,加快海参养殖标准化示范区建设。”市海洋与渔业局渔业科科长孙立东说,全市将大力实施海参良种工程,加大海参优良品种培育、引进、改良、提纯复壮和推广力度,依托国家级、省级4处海参原良种场和种质资源保护区,促进苗种繁育实现量到质的变化,为全国各地海参养殖提供优质种苗。“在品牌开发与保护方面,我们将重点围绕烟台海参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开展专项整治和备案管理制度。”市海洋与渔业局市场与质量监管科科长谭孝介绍,按照地理标志的要求,全市将明确哪里海参可以用、哪些不能用,对符合条件的烟台海参实行统一包装销售,以期形成一个拳头对外,共同叫响烟台海参这一“金字招牌”。YMG记者姜乾 钟嘉琳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