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五杂俎(音z)》记载,人们将荔枝、蛎房、子鱼、紫菜称作福建的“四美”。眼下正是紫菜收获的季节,8日清晨,伴着徐徐海风,莆田秀屿区埭头镇田边村紫菜养殖户郑金练和渔工到达海边,等待涨潮出海。300米外的浅滩海域是他们的目的地,他们将在那里收割新鲜的“二水紫菜”。
按照今年长势可收“第六水”
郑金练已有30年养殖紫菜的经验,他敢于尝试,不断创新,每当技术部门推出新品种,他都带头试验育苗、养殖,成功后再将经验传授给其他养殖户。今年,他在近海浅滩养殖了13亩紫菜,产量和价格都高于往年。
“今年收成好,大量客商前来抢购,不提前预订都买不到。”郑金练介绍,23℃左右最适合紫菜生长。通常,每年9月初育苗,在海里放养40天左右便开始收割“第一水紫菜”,也叫“头水紫菜”,品质最好,口感细嫩,营养丰富。收割后的紫菜还能继续生长,按照今年的长势,可以收获到“第六水”。
紫菜收割机帮了渔工大忙
以往收割紫菜都靠人工,不仅效率低,还可能影响到紫菜的质量。今年,郑金练用上了莆田市海洋与渔业局推荐的“紫菜收割机”。
“紫菜收割机”安装在一条铁皮船上,郑金练与一女渔工一同操作。到达紫菜地后,郑金练在船头控制船只,使船与紫菜地保持在同一条直线上,渔工扳动“紫菜收割机”上的支架,将紫菜撑起来,整片拖到收割机的滚轮上。这时,郑金练将船只设置为“定速巡航”,走到船尾,与渔工分工合作,让每一条紫菜绳都从收割机上经过,收割机自动割下紫菜,堆在预制好的渔网上。
七八分钟,半亩左右的紫菜就收割完毕,约200斤重。郑金练说,快的话五分钟左右就能收割完,两个人十分钟就能收割一亩。按照传统的人工收割,可能要付出十倍的劳动力。
纯天然品质高货商前来抢购
收割的紫菜用清水将泥沙洗净后,放到竹榻上晒。“从育苗到养殖,再到制作晾晒,都是纯天然的,保证了紫菜的品质。”郑金练告诉记者。
撕下一小块已经晒干的“头水紫菜”放入口中,紫菜马上变软,十分细嫩,咸中带甜。郑金练说,如果是太阳晒出来的紫菜,成形后贴着竹板的一面是光滑的,另一面则凹凸蓬松。如果两面都凹凸蓬松,通常是机器烘干的,很可能不是 “头水紫菜”。
郑金练介绍,刚收割的紫菜,约每7斤可晒1斤干品,每亩可制得80~100斤干品,今年干品的价格保持在每斤100元左右。霞浦、晋江等地由于受天气影响,当地紫菜的品质产量都下降了,因此,田边的紫菜很受欢迎,一些未收成的都有人预订了,因此价格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