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六合乡后毕村拥有“上农下渔”池塘2000多亩,有多年的海产养殖传统,但近年来,受虾病爆发等因素影响,群众从事海产养殖的积极不高,多数池塘闲置撂荒,制约了海产养殖产业的发展。“第一书记”到村任职后,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发展特色海产养殖为突破口,拓宽村民致富渠道,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经验做法】 到村后,发现从事海产养殖的农户寥寥无几,全村实际养殖面积不足100亩,究其原因是前几年养虾都赔了钱。但通过调研了解到,大家对通过海产养殖发家致富的愿望其实很迫切,只是苦于苗种、技术、销售等问题难解决,而不敢付诸行动。症结找到了,我就和村“两委”商议,从头逐一破解这些难题,让村里的海产养殖尽快发展起来。要想搞好养殖产业,优质苗种是成功的关键。但村里以前买苗是大撒网,质量良莠不齐,数量更难保证。为解决这个问题,村里还专门建了一处苗种繁育场,却没有启用起来,既没解决苗种问题,还造成了集体资产闲置浪费。得知这一情况后,我想,既然自己经营不行,为何不与有技术的客商合作?想到了就干,经过多方联系洽谈,最后与一家在东营从事多年南美白虾苗种繁育的福建客商达成了合作协议,村里出厂房,他们出技术,每年给村里缴纳7万元承包费,并优先保证村里养殖用苗。但容不得高兴太早,福建客商提出,现有育苗场繁育虾苗量太少,没账可算,只有村里再建一栋车间才进行合作。而建一栋车间至少需要投资60万元,为了解决资金来源,我积极向派出单位、财政等部门争取,得到他们的大力支持,落实了建设资金,建成了1000立方水体的育苗车间,福建客商也在合作协议上签了字。苗种问题解决了,但大家仍犹豫不决,他们最大的担心还是害怕不懂养殖技术,投的钱像往年一样打了水漂。问题找到了,解决办法也肯定会有。我发挥单位优势,邀请多名海产养殖专家到村集中开展了系列培训班。本以为通过培训肯定能提高村民的技术水平,激发大家的养殖积极性,然而事与愿违,村民普遍反映,专家在课堂上讲理论性的知识多,实际操作性的少,难以接受。村民们的顾虑也并不是没有道理,这可怎么办?我多次征求养殖户意见并向专家讨教办法,经过反复商讨,最后确定了结对帮扶、全程指导的方式:聘请10多名海产养殖专家组成技术帮扶小组,每名专家结对帮扶3—5名养殖户,进行全程养殖技术指导,养殖户遇到难题可随时进行咨询,在养殖关键季节,专家们每隔10天到池塘指导一次,现场解决问题。通过这一方法的实施,逐步打消了大家的顾虑,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进行海产养殖了。2012年全村海产养殖获得了成功,2013年,养殖面积进一步扩大,看着大家都养上了虾,高兴的同时又一个难题摆在了面前,往年由于产品集中上市,造成销售难,价格下滑,丰产不丰收。看来,找一个畅通的销售渠道也很重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用了2个多月的时间到全市养殖基地和海产批发市场进行调研考察。了解到福建、浙江等南方客商每年都会在北方收购南美白对虾,而且量大、价格稳。得到这一重要信息后,我们通过育苗场承包商联系到一家浙江的收购客商,经过协商达成了三方合作协议:村里把育苗场作为收购地点并负责安全保卫,育苗场客商负责组织货源,浙江客商负责把关产品质量,每收购一斤虾,我们提取浙江客商0.5元的费用。经过一番筹备,2013年9月份,后毕村收购点正式运营,村民卖虾再也不用发愁了,而且很快成为了河口地区重要的南美白对虾收购点。全村养殖面积达到1500亩,通过海产养殖,每亩纯收入可达3000元,每户养一个5亩的池塘,年可增收1.5万元。同时,海产育苗场对外承包,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7万元。 【工作启示】 一是发展产业要立足当地实际,发挥资源优势,尊重群众传统习惯,才能找到最合适的脱贫致富的路子。二是实施产业帮扶必须从群众最关切的问题着手,实施智力帮扶,转变观念,提高群众技能,才能促进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三是要充分发挥单位职能和个人专业特长,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帮扶效果。(东营市直第十七批驻河口区六合街道后毕村“第一书记” 黄学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