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现代畜牧海产业,丰富市民生活,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近年来,合肥市通过抓转型促绿色发展、抓监管促安全发展、抓品牌促开放发展三个关键措施,开创了畜牧海产业绿色增长新局面,有力保障了合肥城乡居民的“肉盘子”、“奶瓶子”和“鱼池子”。难能可贵的是,合肥市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连续5年通过国家、省对合肥市畜禽养殖业污染减排的考核,为巢湖综合治理取得更大成效发挥了积极效应。依托科技创新,推进生态养殖立足保护环境、依托科技创新,合肥市不断加快转变养殖业发展方式,推进生态养殖,抓好畜禽防疫,加速传统畜牧海产业向现代畜牧海产业跨越。合肥市畜牧海产局负责人介绍,合肥市持续开展健康养殖及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支持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建设,总结推广了一批畜禽粪污处理技术,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有力地支撑了畜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主打生态牌,大力发展生态渔业,积极构建绿色生态、高效低碳、生物科技、文化休闲的现代渔业新体系,力争将环巢湖区域建设成全国现代渔业示范区、生态养殖与加工基地、渔业科技创新基地和都市休闲渔业基地。合肥市在环巢湖区域重点示范推广发酵床养猪、林间生态养鸡、农林牧结合循环利用等模式。经过几年的努力,我市现有1145家畜禽规模养殖场,目前已配套建设固体废弃物和废水贮存设施,实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达到74.6%。纳入统筹谋划,实现规模养殖合肥市重视生态畜牧海产业发展,将其纳入到环巢湖生态环境治理、大湖名城建设的大局中统筹谋划。特别是2014年,合肥市要求各县(市)区、开发区抓紧完成辖区内畜禽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划定工作。目前,全市禁养区面积约3300平方公里,限养区面积约3200平方公里,适养区面积约3700平方公里。当前,合肥市在环巢湖区域大力推广示范虾蟹混养、稻田养鱼、猪-沼-果、猪-沼-鱼、发酵床养猪、林下养鸡等养殖技术和循环流水养鱼模式,规模养殖场养殖日志100%建立,农业部认定的海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达到47家,国家级、省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达到25家,“三品”认证数量达到150个。在农业部、省农委历次抽检中,环巢湖区域的畜海产品合格率始终保持在100%,形成了具有各自区域特色的生态畜牧海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畜牧海产业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发展生态渔业,养护巢湖水源合肥市坚持不懈地实施巢湖禁渔制度,每年的2月1日到7月31日,对巢湖实施封湖禁渔制度,到2016年已经执行了32年。这一举措让巢湖渔业产量实现了以每年5%的速度恢复性增长。合肥市加大对放流活动的经费保障力度,连续多年不断扩大增殖放流规模,大力发展环境友好的增殖渔业。仅2016年,合肥市财政就安排专项资金357万元,招标采购苗种2.7亿尾,用于巢湖和合肥市饮用水源地董铺水库(海产品库)渔业资源修复和水域生态环境保护。合肥市畜牧海产局负责人说,合肥市坚持把发展休闲渔业作为调整巢湖流域畜牧海产产业结构的主攻方向,紧抓环巢湖观光大道建成通车的契机,以巢湖区域丰富的水资源为载体,开辟了渔业增效、渔民增收的新渠道,成为渔业经济新的增长点。现有规模休闲渔业企业近200个,休闲渔业产值达到8亿元,其中部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6个、省级休闲渔业示范基地26个。·实习生 李群 记者 刘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