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海鲜水产品批发分享 HAICHANINFO.COM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分享资讯 » 头条分享 » 正文

闽东“鲤鱼溪”:一个信守800年的“人鱼约定”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3-11-18 14:39:21    浏览次数:210
导读

记者陈弘毅 王凡凡)在福建省周宁县浦源村有一条鲤鱼溪,因其独一无二的护鱼文化,已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者日前趁着天冷人少,对浦源村进行了一番探索。一进村口,便是一条流水潺潺的小

记者陈弘毅 王凡凡)在福建省周宁县浦源村有一条“鲤鱼溪”,因其独一无二的“护鱼文化”,已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者日前趁着天冷人少,对浦源村进行了一番“探索”。

一进村口,便是一条流水潺潺的小溪。尽管雨后溪水显得湍急且混浊,凉风阵阵,但仍可见成群结队、五彩缤纷的鲤鱼在溪中怡然自得地游着,一副令人羡慕的“主人翁姿态”。

一位阿婆正在溪边自来水头下洗衣服,水龙头旁边的墙上还钉着一块小小的标语牌,写着“一滴水一分钱,请节约用水”,不禁有些诧异:这溪水不可以用来洗衣服么?阿婆笑了,抬起沾满泡沫的手指着溪边一排石条:“原来也是用这溪水洗衣服洗碗的,现在都用洗衣粉和洗洁精,怕对鱼儿不好,大家全改用自来水了。”

阿婆告诉我们,她姓肖,今年84岁了。自13岁那年从邻村嫁到浦源后,就一直小心翼翼地遵守着这样一条“乡规民约”:视鲤鱼为“老朋友”,细心呵护,永不捕杀。

“后来我也这么告诫我的五个儿子、两个女儿的。这么多年来,哪怕是在最难熬的饥荒年代,我家子孙都不捕杀鲤鱼。”家里人对这条“乡规民约”的遵守,让肖阿婆感到十分自豪。

浦源村有村民5000多人,大部分姓郑。根据资料记载,其先祖来自北方。南宋嘉定年间,郑氏先民在动荡不已的迁徙中经过浦源时,为此处“世外桃源”般的美景所吸引,在此定居。为了防止流经村落的小溪被污染或投毒,他们开始在水里放养鲤鱼。后来,郑氏八世祖晋十公召集族人,制定了“浦源村郑氏家族世世代代不得捕食鲤鱼”的“乡规民约”。

鲤鱼自此成为该村的“保护神”,村里人爱鱼护鱼蔚然成风。再后来,关于鲤鱼的“神话”与传说越来越多,更使得一开始简单的“村规民约”历经800年,“弥久愈坚”。

“就算在异国他乡,浦源人也自觉地不吃鲤鱼,看到有人捕捉鲤鱼,还会买下来放生。”浦源镇文化站站长郑沐提起族人护鱼的“文化自觉”,自豪感不逊于肖阿婆。

“大部分浦源人对鲤鱼的生活习性都摸得一清二楚,鱼儿生病了,他们一看就知道是什么原因;村里沿溪建房时都要修建 L 形下水道,同时在溪边大量种植蒲草,让鲤鱼在山洪暴发时不被冲走;为了防止外人捕杀鲤鱼,村人还专门练就 护鱼拳 ,打造了专门的护鱼武器。”郑沐介绍说。


“全国有不少类似鲤鱼溪的地方,但像浦源村这样形成 护鱼文化 的可能独一无二。它拥有 三绝 ,即:鱼塚、鱼葬礼、鱼祭文。每当溪里有鲤鱼不幸死去,村民们都要把它捞起来,送到村头的鱼塚里。每过一段时间,村里还要为鱼儿举行 葬礼 ,由德高望重的老人当众焚香,诵读世代流传的《祭鲤鱼文》,跟祭奠自家亲人一般隆重。”浦源镇党委书记陈寿清告诉记者。

因为一个信守了800年的“人鱼约定”,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浦源村如今在人们眼中,成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在福建乃至全国已小有名气。不少客商已前来投资开发。2010年,鲤鱼溪“护鱼文化”已被列为福建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刚过去的十月“黄金周”,有10多万游客光顾了浦源。
 
(文/小编)
打赏
免责声明
• 
本文为小编原创作品,作者: 小编。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www.haichaninfo.com/news/show-3943.html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本站未对其内容进行核实,请读者仅做参考,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124910107@qq.com。
 


海产批发|海产养殖|大连水产品价格SYSTEM All Rights Reserved
海鲜市场|海水产品|海鲜批发价格|深度水产|海产加盟|海鲜报价|海参加盟|东湖明镜|
业务咨询:15864010277

鲁ICP备130234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