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天色渐亮,但光线不够,依然需要探照灯。小金鱼非常喜欢吃鱼虫。 半站半蹲在轮胎中捞鱼虫。 捞起沉甸甸的一袋鱼虫。 扬州金鱼养殖户,有捞鱼虫作饵料的传统。眼下,正是捞鱼虫的好季节,水温适宜。不过,鱼虫白天“潜入”水底,晚上才会聚集河沟的水面活动。养鱼人早的凌晨1点就起来捞鱼虫,最迟也得赶在凌晨4点前。 凌晨3时30分,出发捞鱼虫 张平安,是这些养鱼人中的一个,50多岁的他,养金鱼已经好多年了,是捞鱼虫的一把好手。昨日凌晨3时许,记者来到城北渔场,跟随他拍摄记录下一些捞鱼虫的瞬间。 凌晨3点30分,头戴一盏探照灯、身穿“水鬼服”的张平安,带着一个充气轮胎、捞虫网兜,骑着摩托车出发了,目的地是槐泗河。 渔场离淮泗河并不远,不几分钟就到了槐泗河中游的一座小桥。张平安停下车,低下头,把灯光打在河面上,“晚上虫子都上来了,灯光一打,就看得明明白白,你看,水面上有的地方在碎碎地动,那就是鱼虫在动。” 不过,由于鱼虫太少,张平安决定到上游去碰碰运气,“过去养金鱼的人多,捞鱼虫最远得跑到泰州去,11点动身,第二天早上8点才回得来。现在有时候也要到瓜洲那边去捞。” 在赶往上游的途中,突降暴雨,没有携带雨衣的张平安,赶紧停好车,跑到一户人家的屋檐下躲雨,但依然被淋湿了。雨停后,张平安赶到上游,但又是一阵大雨,记者和他赶紧到一家工厂的雨棚下躲雨。 半站半蹲,漂在河里捞虫 等雨稍微小了,凌晨4时30分许,张平安下河了。充气的轮胎上绑着绳子,呈“T”字型,人就半站半蹲在轮胎中。虽然天已开始亮了,但光线强度不够,需要借助探照灯的光才能看清水面的鱼虫。 捞鱼虫捞的工具是网兜,用纱布做成,网眼很细密,这样才能捕捞到同样细小的鱼虫。漂在水面的鱼虫,可不是随便用网兜一兜就能网进去,必须要用网兜把水旋圆,才能又快又多兜进去鱼虫。 “捞鱼虫还要看风向,今天南面是下风。”当天,张平安主要在河南面捞鱼虫,凌晨5点30分,天色更亮了,张平安熄掉了探照灯,一直捞到6点50分才结束。靠岸时,张平安把网兜的鱼虫转移到口袋中,装了3口袋,“每袋50斤左右。” 养鱼人看鱼虫比口粮重要 市海产站站长叶金明介绍,“鱼虫”,是蜉蝣动物的俗称,包括各类轮虫和枝角类,以及草履虫、变形虫等原生动物。正常情况下,它们无色透明或略带青灰色,缺氧时呈现红色,故又称“红虫”。红虫生活在河汊、湖塘等天然水域中,繁殖速度极快,但数量的消长与季节、气候、水温、光照以及水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密切相关,春夏季节鱼虫较多,秋季减少,冬季则更少。 叶金明说,过去人工饲料少,养鱼人看鱼虫比全家人吃的口粮还重要,每天捞鱼虫回去途中,还要沿途看好第二天的捞虫地点,因为金鱼的“口粮”是断不得的。金鱼旺长季节,养鱼人往往早吃晚饭早睡觉,夜里很早就出去了。 记者 向家富 实习生 徐欢 黄唯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