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讯黄亚琴)今年以来,景泰县立足县域实际,瞄准市场发展走向,大力发展休闲渔业、生态渔业,把发展海产养殖业作为破解土地盐碱、培育富民产业、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重要举措,积极开发利用盐碱地发展现代渔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富民之路。 思路决定出路 描绘发展蓝图 为有效解决耕地盐碱化的问题,今年以来,景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组织畜牧、科技等相关部门召开座谈会,到芦阳、五佛等乡镇进行实地调研,邀请专家论证,组织相关人员赴宁夏青铜峡市、贺兰县考察海产养殖及稻田养虾、养蟹等先进经验,提出把发展海产养殖业作为治理盐碱化的重要举措,在全县范围内推广。 据悉,景泰县沿黄河水资源丰富,全县渔业养殖面积达到680亩,发展渔业经济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早在2012年,就已经对盐碱水养殖鲟鱼、虹鳟鱼、金鳟鱼进行试验并取得成功,积累了丰富的养殖经验。从市场角度看,景泰县及周边的市场需求量很大,鱼的价格和收益要远高于猪、牛、羊等养殖业的收入,发展市场前景良好。实践证明,景泰县适合发展海产养殖业,特别是碱水养殖。 该县在综合研判的基础上,按照“一二产互补,一三产融合,生态优先”的发展思路,建立“政府引导、群众参与、企业支撑”的发展模式,充分利用盐碱弃耕地、盐碱水域,发展渔稻综合立体养殖、标准化池塘养殖、流水养殖、冷水养殖等现代渔业,努力把景泰打造成具有甘肃特色的海产养殖大县。 夯实发展基础 壮大渔业产业 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有坚实的基础保证。景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迅速成立了推进盐碱地治理发展现代休闲渔业工作领导小组,审议并通过《景泰县推进盐碱地治理发展休闲渔业实施意见》。要求县级领导以上率下,在联系的乡镇打造1个海产养殖示范点,每位县委常委、人大主任、政协主席联系示范点的水面面积要达到100亩以上,其他县级领导干部达到50亩以上;各相关部门分别联系1个示范点,每个乡镇的党委书记、镇长各打造1个示范点,齐心协力、强力推进渔业发展。 同时,加大对发展现代渔业基础设施及保障体系的投入力度,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现代渔业发展。出台《景泰县推进盐碱地治理发展现代渔业奖励办法》,对全县范围内发展现代渔业,生产正常的企业、合作组织和个人,在资金、技术、项目申报等方面给予扶持,连片水面100亩以上每亩奖补1800元,新建高密度、设施化池塘养殖一亩以上,每亩奖补10000元。 强化服务支撑 激发发展活力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了实现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将产业做大做强,景泰县抽调海产专业的干部组成技术服务团队,为发展海产养殖提供技术支撑。依托上海海产研究院和县畜牧局海产站,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加强海产养殖技术培训,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养殖户外出考察培训,学习先进的海产养殖技术。并积极召开推进盐碱地治理发展现代渔业培训促进会,邀请中国海产科学研究院养殖专业专家开展海产养殖培训,鼓励企业、个体发展现代渔业。 除此之外,该县将按照“政策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平等协商、自愿有偿”的原则,采取信贷融资、股份合作等形式,吸纳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懂技术、善经营的管理者参与。充分利用第二批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和“三项惠农贷款”,扶持小规模养殖户,通过招商引资,动员当地企业转型,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海产养殖,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截至目前,全县已开挖鱼池水面面积100多亩,引进投入草鱼、福瑞鲤、黄金鲫、鲢鱼等新品种鱼苗3500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