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行业规律,前4名企业市场份额要占行业的40%左右,现状是前4名企业饲料产量只占总产量的25%,意味着大企业还要迅速增长,市场正是搏杀的时刻,老大要做大,强者恒强,还有更多企业要出局。但四大海产饲料巨头的市场占比却长期停留在25%,这背后隐藏了什么玄机?竞争激烈,似乎是海产料行业的共识。然而,从整个格局看,传统海产四大巨头(通威、海大、粤海、恒兴)销量却只占行业总量的25%左右,特别是四大巨头海产料总销量近四年来增长缓慢,市场占有率徘徊不前,说明海产料竞争仍然处于分散的混乱局面,竞争并未想象中的困难,中小企业并未走到绝路,处于行业转型的生存发展期。按照行业规律,前4名企业市场份额要占行业的40%左右,现状是前4名企业饲料产量只占总产量的25%,意味着大企业还要迅速增长,市场正是搏杀的时刻,老大要做大,强者恒强,还有更多企业要出局。但四大巨头的市场占比却长期停留在25%,这背后隐藏了什么玄机?事实上,从海产各品类市场看,虾特料前四名企业已达到70%以上的市场份额,普通淡水鱼料前四名不超过20%;虾料市场前四名(恒兴、海大、粤海、通威)销量已经占整个虾料总量的75%以上,生鱼料前四名(旺海、海大、永胜、粤海)销量65%以上,海鲈料前2名(粤海、海大)销量已经达到80%,金鲳鱼料前2名(粤海、恒兴)销量达到80%以上;而草鱼料、罗非鱼料、鲫鱼料、鲤鱼料等普通淡水鱼料市场,即使通威淡水鱼料销量达到200万吨级别,市场占比也不过10%左右,而其余企业占比更低,前四名企业(通威、海大、新希望六和、正大)占比仅仅25%左右。因此,海产竞争要划分不同品种来看,不同市场处于不同竞争阶段。很明显,粤海、恒兴规模并不大,但是市场占有率较高,而通威、海大海产销量达到200万吨级别,但是市场占有率较低。也就是说特种品种的企业市场占比能达到20%,甚至50%-60%,而普通淡水鱼料却没有一家企业市场占有率超过10%,集中度过低。目前行业最集中的品种是金鲳鱼和海鲈,其次是对虾和生鱼,而集中度最低的无疑是普通淡水鱼。在渠道为王的海产业,其实普通海产料发展历史甚至比特种海产料历史还要长,研究更成熟,但同样经过这么多年和这么多企业的发展,整合力度和集中度却远远落后于特种海产料,我们可以从三个维度解释这个问题:首先是养殖集中度问题,特种海产品种养殖区域更为集中,即使是对虾,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生鱼、海鲈、金鲳鱼更是高度集中,而普通淡水鱼养殖面积大、品种繁多、地域分布广,几乎分布全国各省份,企业很难对如此庞大复杂的品种调查透彻。其次是市场辨识度问题,特种海产养殖,养殖户对产品辨识非常高,特别是海鲈等品种,养殖模式较为简单,可复制性强,亩产量高,投喂清晰,容易判断饲料质量的优劣;而普通淡水鱼,养殖模式复杂多变,精养、鱼鱼混养、鱼鸭混养、鱼猪混养、鱼虾混养等等,轮捕轮放、单批过、一次投投苗多次抓鱼等等,即使相同地区的同一个时间段,养殖模式都不尽相同,错综复杂,养殖技术落后,所以市场辨识度过于模糊。其三,市场容量问题,特种海产料市场规模有限,只有200多万吨,而且对于原料、配方、资金要求高,赊销额度大,专业化能力强,并不是所有企业都能做特种料;而普通淡水鱼市场容量1600万吨,是特种海产料的6-7倍,加上技术配方门槛低,资金要求低,而且很多大宗原料和畜禽料相同,不少畜禽企业同时兼做普通淡水料,所以参与竞争的企业繁多,谁都可以分一杯羹。我们看到通威、海大海产料达到200万吨规模后,发展明显减速,主要原因更多出现在淡水鱼料市场上。由于养殖区域分布广,散户过多,养殖模式复杂,这要求企业必须要依靠渠道,而当企业的市场占有率达到一定以后,要继续往上发展,就要在渠道管理、人力资源等等的投放上付出更大的代价成本,因而影响企业的投入产出比,往往得不偿失。下游集约化程度决定上游集中度。从这个角度,海产料竞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按照不同品种和市场划分,市场空间和机会仍然很大,没有一个企业能拥有绝对的实力雄霸整个市场。虽然赢者通吃趋势不可避免,但中小企业还有生存转型期,即海产集约化的窗口期还很长。在这个窗口期,看清每个细分市场的竞争特点,找到不同市场的空间,结合自身优势,精准定位,聚焦资源在单个品种撕开一条血路来。1.来源:农财宝典海产版;2.作者:农财宝典-新渔网记者 苏若晶;3.农财宝典海产版微信号:ncbd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