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综合种养基地。杨进 摄代表们参观农田。杨进 摄 (李杰、实习生何林桦)“农场自2013年开始在稻田养殖小龙虾,经过逐年探索和发展,到2015年,养殖规模已从最初的23亩达到了586亩。”近日,2016年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化配套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培训班在成都市举行。7月14日上午,72名来自全国各地渔业行政部门的代表来到崇州市参观该地综合种养示范点。现场,解说员对崇州市稻渔综合种养,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共赢的探索实践进行介绍,代表们纷纷点赞。 据悉,崇州市是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建设县、粮食生产功能区试点县,四川省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县、创建培育农民增收新产业新业态示范县。2015年,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69元,连续三年荣获全省“三农”工作先进县,还获得了2015年度农民增收工作先进县。 近年来,该市紧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创新农业经营机制。同时,依托土地股份合作社经营主体,发展水稻适度规模经营,促进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推广应用,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据了解,2015年,该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10016亩,实现稻谷增收1000余万元,全市稻渔综合种养面积从2013年的200亩发展到了1.2万亩。 崇州市如何促进稻渔综合种养提质增效?据介绍,该市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载体,利用水稻的边际效应,在基本不减少水稻有效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合理布局稻渔种养区。同时,提供稻田钓鱼、捕捞体验的场所,以解决种养争地的问题。在推进标准生产方面,该市制订稻渔综合种养模式技术规程,成立稻渔综合技术指导组,从6月上旬起坚持每半个月开展现场培训1次,印发技术明白纸。水稻选用优质高抗高产品种,并大力采用太阳能杀虫灯、性诱捕杀等绿色防控技术。此外,崇州市还建立稻渔综合种养示范点13个,示范面积达1217亩,不断提高稻渔综合养殖水平,推动水稻、养殖品质双提升。 记者在现场看到,郁郁葱葱的稻田被平整地分成网格状,四周是宽1米、高1米左右的水沟,其中生活着许多鱼类、虾类。“我们这里是立体农业综合种养的示范,稻鱼、稻虾、稻蟹、稻鳖、稻鳅、稻鸭六种稻渔综合种养模式多元化发展。”当地集贤农业综合服务站的站长曹艳红介绍道,“这样的方式提高了种植业和养殖业的附加值,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促进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目前的稻田综合种养是老的模式,新的技术,是从传统稻田养殖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全国海产技术推广总站体系建设处处长朱泽闻告诉记者,新一轮的稻田综合种养和传统的稻田养殖相比,呈现出以粮为主、产业化和生态优先的特点。“崇州每年都有很大的发展,实现了种植、储渔、生态、环保等多方面的功能,是在全国具有引领性的示范基地。”朱泽闻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