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山东的高温、多雨季节到来,海产养殖动物进入生长旺盛期,投饲量的增加使得残饵、排泄物增多,养殖水质多变、易恶化,容易引发海产养殖动物的各种疾病。一、病情预测1、淡水鱼类:易发生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细菌性败血症、锚头鳋病等,细菌性败血症有局部暴发流行趋势,重点关注内陆淡水养殖区域。2、海水鱼类:易发生腹水病、盾纤毛虫病、肠炎病等,重点关注沿海鲆鲽类主养区。3、甲壳类:易发生白斑综合征、红体病、纤毛虫病等,重点关注虾蟹主养区。4、刺参:持续高温和强降雨易导致刺参受灾死亡,重点关注沿海刺参室外养殖池塘及底播增养殖区。二、防治措施1、夏季高温期养殖要加强水质调控,可使用微生态制剂调节水质、采取增氧等措施,保持池水“肥、活、嫩、爽”;合理投喂饲料,视天气、水温等情况,科学设定投喂量和投喂方法,投喂优质饲料;坚持巡塘,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加强病害防控,根据不同的养殖对象,可以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或免疫多糖等,增强养殖生物的抗病力。2、对于淡水鱼类的“三病”(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可以用聚维酮碘、二氧化氯或三氯异氰脲酸粉等消毒剂全池泼洒进行预防。同时,在饲料中拌入氟哌酸、大蒜素、氟苯尼考等抗菌药投喂,连喂3~5天。细菌性败血症流行季节,每半月可用生石灰浓度为25~30mg/L化浆全池泼洒消毒进行预防;发病时每周全池泼洒2次,同时可拌饲投喂恩诺沙星、大蒜素或氟苯尼考,连用4~5天。3、鲆鲽类腹水病、肠炎病的预防,注意保障养殖用水清洁,选择新鲜无污染饵料,避免投喂不新鲜的杂鱼,并严格控制投饵量和养殖密度。使用地下卤水或混合自然海水养殖时还要注意其盐度变化,特别是夏季多雨季节。对于鲆鲽类的腹水病、肠炎病,坚持“以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原则,严格控制抗生素类药物的使用剂量和频率。鲆鲽类出现腹水病症状时,可采取降低水温、减少投喂量、清除水体中有机污物、加大换水量等措施。对于盾纤毛虫病,养殖、育苗用水要经严格过滤或消毒处理,避免虫体随水带入养殖系统;加强吸污、换水,清除有机碎屑,以保持池底、水体清洁;保持合理的培苗密度;及时隔离病鱼,销毁死鱼;养殖池和养殖工具定期消毒。轻度感染时可采取甲醛30×10-6~50×10-6药浴处理。4、对于虾蟹类的白斑综合征、红体病,要以预防为主。通过定期换水、适时增氧、施用微生态制剂和底质改良剂等措施,调控好水质。科学、适量投喂,防止水质败坏。定期利用大蒜素和维生素C等拌饲投喂,提高虾蟹的免疫力。预防虾蟹类的纤毛虫病,可采取严格过滤消毒育苗用水、池塘清底并消毒、定期换水、适量投饵等措施;纤毛虫数量不多时不必治疗;纤毛虫数量多时,可根据虾蟹的生长阶段,采取茶子饼或新洁尔灭全池泼洒、制霉菌素药浴等措施。5、池塘养殖刺参已进入夏眠期,由于水温高,养殖池塘水环境也会变化,多种疾病随时可能发生。为预防持续高温、强降雨引发刺参灾害,建议养殖者根据当地条件采取如下措施:高温时节,建议有条件的可在池塘上方设置遮荫网,或将刺参移入工厂化养殖车间暂养;提高池塘水位,水深最好在1.8米以上;科学采取增氧措施,应在夜间气温较低时开启增氧机增氧,白天高温时不宜开机;密切关注养殖水源状况,在温度、盐度适宜时可加大换水量;做好水质调控,及时去除浒苔等腐败藻类,改善底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