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仅是对当下海产业的一点思考,比较表浅。中国的海产业的影响因素众多,混乱的表象下自有其合理性,各种产业生态交织生长,完全去和国外的产业链比较是不严谨的,甚至有误导嫌疑。只是每日接触海产人,观其痛苦,闻其叹息,实是煎熬,我自身也是如此。于是自期有拨云见日之力,可看清前方的路而已。
先看几个关键词:
30年良种培育,国家战略,全工业化养殖,消费形式多样,全球认知度。
说的就是海产工业化的典范—— 三文鱼。它犹如一辆战车,在长期低速忍耐中完成了初期的加速,一旦起速,则势不可挡,笑傲江湖。反观国内市场,有任何一个品种曾做到过上面任何一个关键词吗?
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14亿的庞大消费人群,却有着极大的消费认知的鸿沟,甚至大过中国和美国。在山东习惯吃鲅鱼的人可能不知道广东习惯吃脆鲩,吃惯了查干湖大鱼头东北人可能不了解广西的官垌鱼是酒店的硬通货,吃惯了牛羊肉的宁夏人要是和吃惯了海鲜的海南人坐一桌,该怎么点菜?
中国人爱尝鲜,自己吃过而别人没有是一种骄傲的谈资,客请的时候也颇显面子。于是,一条新品种出来很快会形成认知度,并可久居高端消费群体。进而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新品种研发的路子,那时候大家都瞪大了眼睛找稀罕。
纵观现今鱼市,中低价鱼供大于求,已无插脚之地;高端鱼形成的高端消费文化,致使价格一旦下跌则魅力不在。稀罕玩意被开发的差不多了,以往的新品种开发的套路再无市场,新常态已然形成。我们要走的是向产业链纵深发展的战略思维和能力。
虽说丰富的讯息和交通让大家越来越方便的了解和体验异地美食,网路和地域的边界在逐渐模糊,然而刻在记忆里的那一抹家乡味道却伴你到海角天涯。恐怕最让海外游子抓心挠肝的不是肤色和语言,而是国内的包子油条豆花麻辣烫吧。
我们该养什么?怎么养?两条路,小而美或大而全。
小而美,立足本土资源,做一方水土里的当地品种,做精做细做长,精如针尖雕花,细如蚕丝打结,长如藤蔓参天。最适合小资本和中小养殖户。别忘了,机会就在眼前。本土特色就是核心竞争力,服务就是口碑。服务空杯化,尤其在北方,服务意识淡薄,群众的消费体验的阈值低,稍微用一点心就会感动。这其实是一个机会。因此我认为,做小而美的另一个发力点应该放在服务上。
大而全,全在全产业链,立足国内,远眺国际,品牌在前,产品在后。国联在罗非鱼和南美白对虾上戏份做足,而正大则是明显的战略收缩了种虾市场,开始布局大农业。而大企业的问题就是管理病,大企业很少是被别人打败的,大多死于自身。因此,大而全的重点在于管理,如何改革机构,调整管理思路。面向信息化时代进行扁平化管理,规避帕金森定律。只要巨人不倒,蚂蚁永远没有机会。
“大而全”的下一步才是工业化养殖的大幕正式拉开,才是真正刚需到来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