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片的晚稻田块边是四圈沟,这种新型的种植、养殖方式是南湖区推进的稻鱼共生(轮作)养殖模式之一。记者在大桥镇盛丰生态农场看到了这种养殖模式。“四圈沟是养小龙虾用的,能方便小龙虾繁殖,稻虾轮作种养中,虾跟稻的品质都更好。”盛丰生态农场负责人黎金根说。 “单纯的养虾、种稻,病虫害更多,稻虾轮作模拟一种野生的生态环境,既提高土地产出,又提升农产品质量。”黎金根说,从去年开始尝试,今年农场里稻虾轮作示范面积已扩大到30亩,效果不错。 今年上半年养殖的小龙虾热卖,许多饭店到都盛丰生态农场订购小龙虾。“养殖的小龙虾在清水里面长大,平均每两天换一次水,主要吃食是水中种植的伊乐藻等水生植物,再投喂少量豆渣和小杂鱼,非常干净卫生。”黎金根说,今年从3月16日开始出售小龙虾,每天下午4时左右就会有饭店到农场来拿小龙虾,价格最高达到每公斤48元,接下来他打算再扩大规模,注册品牌在嘉兴市场上打响名号。 盛丰生态农场稻虾轮作养殖成功,在南湖区海产站相关专家看来,关键得益于海产与农作物共生环境营造。稻鱼共生(轮作)养殖模式,通过对水稻田进行相应改造,在稻田中养殖海产动物,实现共同生长。海产动物在消除水稻害虫的同时,水稻又能将鱼类排泄物作为肥料吸收净化水质,达到互利双收。在此过程中,也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减少了面源污染,提高海产品和大米品质,保障食品安全。 嘉兴市渔星稻米专业合作社基地的37亩稻鳖共生示范面积也是如此,在水稻中养殖中华鳖,营造出适合鳖与水稻共生的自然生态环境,为了确保鳖的健康生长,稻田也减少了农药化肥使用,使农产品更加绿色安全。 稻鱼共生(轮作)养殖模式只是南湖区加快渔业转型升级的一种方式。近年来,南湖区加快建设现代渔业园区,围绕生态型、集约型、效益型建设,促进渔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提升南湖海产品质。 鱼菜共生养殖模式、甲鱼养殖废水生态处理和循环再利用技术也是南湖区探索的两种新技术。鱼菜共生养殖模式在鱼塘中种植茭白、菱角等水生蔬菜,通过水生植物吸收水体中的氮磷污染物,净化水质,减少污染排放和鱼类病害的发生,同时水生蔬菜也可创造一定收益。在盛丰生态农场和凤桥荣发水八仙蔬菜专业合作社已建立40亩鱼菱共生示范面积,通过菱、虾混养,菱、鱼混养,实现农业循环、增效。 甲鱼养殖业是南湖区的主导产业,为探寻一条绿色、生态、健康的养殖之路,在南湖区嘉兴佳峰农场养殖的200亩甲鱼,通过实施甲鱼养殖废水生态处理和循环再利用技术,有效改善甲鱼养殖污染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促进渔业转型促治水进程,实现甲鱼产业可持续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