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英国广播公司(BBC)8月9日报道,非洲最古老的湖泊之一坦噶尼喀湖,据推断也是世界上第二大淡水湖,其中的鱼类为周边国家,包括布隆迪、刚果民主共和国、坦桑尼亚和赞比亚提供重要的食物来源。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其鱼类捕获量大幅减少。一项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学报》的新的科学研究证实,减产的主要原因并非过度捕捞,上世纪全球温度的升高是世界几大重要渔场减产的主要原因。 据报道,从坦噶尼喀湖出产的鱼类为当地人提供其所需的60%的动物蛋白。此外,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使当地成为旅游热点。人们对过度捕捞、土地利用的变化和气候变化这一关键生态系统的影响也越来越关注。为此,科学家对湖底的沉淀物采样。在对样品的核心和其中的化石进行化学分析后,他们发现:鱼类数量的减少与全球气温升高相同步。 科学家称在热带湖中,水温升高会减少顶部含氧层和底部营养丰富层之间的混合。而分层明显化后,水中的营养物质难以上升至顶部,藻类便随之减少,最终导致鱼类减产。报告作者总结称,全球持续升温会减少湖中混合物、阻止海藻生长,还会使湖底生物,如软底动物和甲壳纲动物的栖息地大幅缩减。 亚利桑那大学教授安德鲁称:“我们的工作就是研究鱼类化石,看看减产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如果减产早于上世纪50年代的捕鱼工业化,那么就充分说明减产另有原因,而我们也证实了这一点”。 而欧洲和北美的研究显示,气温升高反而使当地海产增加。加拿大金斯顿皇后大学则称:这是因为在欧洲和北美地区,湖泊内的分层与热带地区起着相反的作用,至少在几个湖中是这样的。(实习编译:张家旗 审稿:牟延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