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为小岛,外围圈塘成环状,这就是岳池县龙孔镇紫极观村新建的环岛海产养殖场。与其他普通养鱼场相比,其独特之处不仅是建成了环状,更在于它的工作原理——采用了低碳封闭式循环养殖方式,广安市采用此技术养鱼的,目前仅此一家。日前,记者到此进行探访。 流水养殖槽,水循环流动自然净化 养殖场位于紫极观村六组,磨儿塘水库(海产品库)大坝之下。它并未利用处在水库(海产品库)大坝下面这一优势开展流水养鱼,而是建成一个基本封闭的环状鱼塘,水库(海产品库)的水仅是用来适当补充水源罢了。 鱼塘里的水并不是一片死水,因为在这环状鱼塘上安装了一组特殊装置。养殖场负责人徐万平介绍,这组装置名叫气提式充氧机,共9台,其中1台备用,其余8台后面都建有一个流水养殖槽,草鱼、鲫鱼等主要集中在槽里养殖,通过网状物与外界隔离。当气提式充氧机接通电源工作后,一边定向向流水养殖槽里供氧,一边产生推力,推动鱼塘里的水定向循环。 “每个流水养殖槽面积约150平方米,深约2.5米,主要养草鱼和鲫鱼,相当于给鱼安了个家。目前,养殖槽里已投入鱼苗2万余尾。”徐万平说,鱼塘的水域面积为88亩,除流水养殖槽外,鱼塘其他区域均为净化区域,约占水域面积的98%,“净化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在循环流动中自然净化;二是投放了大量可净化水质的花鲢和白鲢,其中花鲢1万尾,白鲢3万尾。” 建个“卫生间”,鱼儿粪便沉淀后定时外排 鱼塘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每个流水养殖槽的下面,都安装了排污管道。 徐万平介绍,由于流水养殖槽内属高密度养殖,每天都会产生大量鱼粪便,并在槽内沉淀下来。为此,在建流水养殖槽时,便在养殖槽的下面安装了排污管道,沉淀的粪便通过流水的作用进入排污管道内,再集中于一个输出管道。为尽可能减少塘内水的流失,输出管道设有阀门,每天定时打开,将鱼粪便输送到鱼塘下游的净化池内。 “这样来看,我们就相当于给流水养殖槽的鱼儿们建了个‘卫生间’,把它们的粪便排到外面去。”徐万平说。 不过,一般鱼塘,鱼儿的粪便也可以不通过排污管道向外排出,而是直接交由塘里的花鲢和白鲢来“处理”。但徐万平说,短时间这样做是可以的,但长时间下来,花鲢和白鲢“处理”不过来,而且,一旦造成粪便积压,便容易产生大量氨氮和亚硝酸盐,使水质迅速恶化,造成鱼儿成批死亡。 生物净化再回塘,养殖量是常规养殖的5倍 鱼的粪便排到鱼塘外了,是否会污染周边环境? “我们并未对鱼塘周边环境造成污染。”徐万平说,鱼的粪便通过排污和输出管道,排到了鱼塘下游约2亩的净化池里,再通过ME制剂和芽孢杆菌进行生物净化,净化后,可作为养殖基地里花卉和树木的养分,而更多的则是通过提灌重新回塘,成为花鲢和白鲢的食物,“这样,在相对封闭的水环境里,就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生物循环链,也节约了鱼塘的养殖成本,同时还净化了水质,提升了鱼肉的品质。” 记者了解到,通过这种养殖方式,其养殖量将达到同面积普通鱼塘的5倍。徐万平初步统计,该养殖场按目前的面积计算,一年可产各类鱼总计30万公斤,可实现产值400多万元。(胡佐斌 卢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