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记者见到珥陵镇黄埝村海产养殖大户郭锁连时,他正在填写《丹阳市海产养殖管理记录》。“我们养殖户形象地把这称为写‘池塘管理日记’。”郭锁连说,“我每天都要写‘池塘管理日记’,当天的气温状况,给青虾、螃蟹吃了什么饲料,供应单位来自哪里,等等,一项项都记得清清楚楚。农林执法大队每年都会不定期来抽查海产品用药情况,我这里每次都是合格的。” 郭锁连承包了近40亩水面,主要养殖青虾和螃蟹。由于产品品质好,新桥、界牌等地不少客户常年在他这里订购海产品。他也是我市海产养殖户中第一个开实体店的,不仅给自己的海产品注册了商标,还牵头成立了珥陵海产养殖专业合作社。在他的示范带动下,合作社社员的2000多亩水面全部实现了无公害、绿色养殖。 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引发全民关注。如何在海产养殖和销售过程中保证产品安全,让广大消费者吃的放心?从2010年开始,结合实施渔业科技入户工程,我市农委每年都与海产养殖大户和海产养殖合作社签订海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经营)承诺书,要求他们每天如实填写《丹阳市海产养殖管理记录》,并严格执行海产投入品的使用规定,不经营和使用国家明令禁止销售和使用的海产投入品,不经营和使用标签、标识不规范的海产投入品,不经营和使用未经审批、登记和淘汰、过期等无相关合法有效证件的投入品,确保海产品的质量安全。 陵口镇天禄青虾养殖合作社目前拥有养殖水面2000多亩,社员50多户。谈及“池塘管理日记”,合作社理事长陈志瑞认为是“小举措、大作用”:每天写‘池塘管理日记’,可以规范养殖户的日常行为。比如,我们规定违禁药品一律不得使用。通过查看养殖户的‘池塘管理日记’,我们就可以清楚地知道他什么时候用的药、用了什么药。”据了解,合作社每年都会邀请农委检测站的专家来给社员授课,传授养殖技术等。 “海产养殖户写‘池塘管理日记’,能够改变他们过去养殖凭经验、随大流的现象,促使其自觉按照海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承诺书的要求,做到科学养殖,不断优化生产经营管理,有效提高了我市海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品牌意识。”丹阳市海产技术指导站站长陈佳栋深有体会地说。他告诉记者,在去年省有关部门开展的海产品药物残留快检中,丹阳市海产品全部合格。 据了解,目前丹阳市海产养殖面积达11.13万亩,其中通过无公害产地认证面积有8.68万亩。每年上市的海产品总量在4万吨左右,除了供应本地市场,大部分销往常州等外地市场。 (龚佩玉 蒋须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