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便综合症(White FecesSyndrome, WFS)是近几年危害东南亚地区南美白对虾养殖的主要病害之一。该病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池塘表面漂浮很长的白色粪便(俗称“白便”),病虾生长缓慢,饵料系数高。关于白便的形成原因,目前尚无定论。据最新发表在《无脊椎动物病理学杂志》(Journal of invertebrate pathology)上的研究认为,白便主要由大量的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hepatopenaei,EHP)、肠粘液、脱落的肝胰腺小管组织以及少量的杆状细菌(例如:弧菌属)组成。
研究人员对采集自印度尼西亚的3个白便综合症发病池塘(简称:白便池塘)和2个健康池塘的南美白对虾粪便进行组织学检查,结果在白便池塘的粪便中观察到高密度的嗜碱性包涵体(图1A, B),经原位杂交技术确认为EHP孢子(图1C);同时,白便中还发现包裹在肠粘液中的脱落的肝胰腺小管组织,并在小管上皮细胞中观察到大量的EHP孢子(图1D)和少量的杆状细菌(图1E)。相反,在正常粪便中则未观察到EHP孢子(图1F,G)。研究人员对采集自这些池塘的对虾肝胰腺组织也进行了同样的组织学研究,结果在所有WFS病虾的肝胰腺组织中都观察到大量嗜碱性的EHP包涵体,并伴随感染性肝胰腺坏死症状(Septichepatopancreatic necrosis,SHPN)。同样,通过PCR检测也发现,采集自白便池塘所有的粪便和肝胰腺组织均能检测到EHP,而健康池塘中则均未检出(图2)。遗憾的是,人工感染实验结果表明,EHP虽可通过口服或者同居的方式感染健康的南美白对虾,但都没有复制出白便症状。
图1 南美白对虾白便样品组织切片HE染色及EHP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图2 南美白对虾肝胰腺和粪便样品的EHP PCR检测结果
EHP是一种寄生于南美白对虾肝胰腺小管上皮细胞中的微孢子虫,因与对虾生长缓慢有关而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然而,该研究表明EHP和白便综合症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相关性,研究人员甚至推测“白便综合症可能是因严重感染EHP引起的,EHP在肝胰腺小管上皮细胞中快速大量繁殖,然后导致上皮细胞退化和大量EHP孢子进入粪便中”,这或许能为我们预防白便病提供新的启示。
来源:Dense populations of the microsporidian 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 (EHP) in feces of Penaeus vannamei exhibiting white feces syndrome and pathways of their transmission to healthy shrimp,Journal of Invertebrate Pathology,Volume140, October 2016, Pages 1–7
作者:海产动物疾病防控国家工程实验室 康岳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