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马悦)昨天清晨,随着阳山现代海产园负责人陈志健的一声哨响,几张大网迅速洒向一大片开阔的水稻田。不一会儿功夫,一网网活蹦乱跳的彩虹鲷便被打捞上岸。“这两天水稻也要开镰啦!”陈志健向记者介绍,今年海产园从中国科学海产研究院引进了鱼稻混养新模式,形成天然食物链,不用化肥农药,新出产的鱼米受到市场青睐,一斤大米卖到25元,依然吸引了许多来自上海、苏州等地的顾客前来抢购。 鱼虾日常在田里畅游,可以为水稻提供天然肥料、翻松泥土以及增加水中的氧气含量,而水稻引来的各种昆虫又为鱼虾提供食物。据了解,推行鱼稻混养的50亩水田里养殖着太湖青虾、小龙虾、彩虹鲷和沙塘鳢这4种鱼虾。“沙塘鳢喜欢生活在河沟及湖泊近岸多水草、泥沙的底层,以青虾与杂草为食,有利于水稻吸收土壤养分。”陈志健指着几条正在水中欢腾的沙塘鳢说。目前,50亩水田中有24亩种植的是“南梗46号”,26亩种植的是高秆稻。“前者产量较高,亩产可达到1000斤,后者善于抗风,不过亩产只有300-500斤”。据初步估算,开镰后可收获2万斤大米,加上鱼虾,亩均利润可接近1万元,远高于传统海产养殖3000元/亩的利润。 值得一提的是,海产园区还引进了物联网技术,帮助农民全程监控,同时具备水质监测与安防的功能。记者顺着指引来到控制室,屏幕上水质酸碱度、温度、溶氧量等数据一应俱全,“从前农民巡塘很辛苦,一不留心可能会血本无归。现在好了,一有问题传感器会自动报警。”农民张老伯尝到了农业物联网带来的甜头,“前段时间老下雨,控制器会根据水中溶氧量自动打开了增氧机,真是方便多了。” 小试牛刀获得成功,陈志健对于未来很有信心。他表示,明年计划引入甲鱼、泥鳅等海产,并逐步将鱼稻田扩大至120亩。据悉,这有望解决秸秆过剩的问题。“泥鳅喜欢吃秸秆腐烂后的残渣,其粪便又可以直接作为有机肥料滋养来年的土壤,生态效应十分好。”陈志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