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赫山区精心遴选,将渔业(鱼、虾、蛙、鳅)与农业(稻谷)有机融合的种养模式作为基层农技(养殖业)推广主推技术,从单一到多元化,走上了快速良性发展轨道。据年报资料显示,全区2014年仅500亩,2015年增加到1200亩,2016年发展到1.2万亩,产量1000多吨,养殖产值2500万元,带动二、三产业产值5000多万元,目前从事稻田综合养殖的人数达5000多人,其主要模式有: 1.鱼种与种稻轮作模式。在池塘内建一个1—2亩的苗种发花池培育苗种,大部池塘种植早稻,待早稻成熟收割后加水淹没禾蔸,调水培肥,然后将整个池塘加水淹没苗种小塘进入鱼种培育阶段。此种模式主要分布在兰溪镇、笔架山乡等地,全区有2500多亩,亩纯收入3000—4000元。 2.虾稻轮作模式。“野生小龙虾寄养冬闲田”模式早些年渔民就有偿试,但技术不成熟,成功率不高。至2015年,逐步转为虾稻轮作,即“一年一季稻,两季虾”。此种模式主要分布在兰溪、龙光桥、欧江岔等湖区乡镇,全区有4400亩,亩纯收入在3000元左右。 3.蛙稻结合模式。农户利用低洼稻田,采取网围、盖天网等方式,将田中泥土适量挖掉建成20—30平方米、深0.4—0.5米的蛙池。此种模式在全区各地都有分布全区有1600亩,一般亩纯收入3万左右,好的每亩纯收入10多万。 4.鳅(鱼)稻结合模式。农户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面积2-10亩的稻田,并在稻田四周用水泥板或塑料板建设80厘米高的防逃墙,沿田埂修一个20厘米宽的台阶,离田埂15厘米。田的四周及中央挖“田”字形的水沟,沟宽深为50厘米。安好进排水管和溢水管各1处,管口均用细密铁丝网拦截,排水管平时用水泥封住。根据稻田种植不同季节适时放养泥鳅、鲤、鲫鱼种。此种模式全区养殖面积有3500亩纯收入300元左右,个别有上千元的,也有将稻田建成鳅池专养商品鳅的模式,鳅池建设与鳅稻结合,所不同的是实行精养。3—4月每亩放养鳅花70—80万尾,高密度精养。这种模式全区不到300亩,亩纯收入不高,每亩收入2—3万,一般3000—4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