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在辽宁丹东凤城市四门子镇新农村一处养殖场,渔场主赵经林看着鱼池里一条条虹鳟鱼苗面露喜色。“这可是咱市渔业专家给研究的改良新鱼种,以后少说能多赚一倍的钱。” 几天前,省渔业专家来到老赵的养殖场,给赵家鱼池里的40多万尾虹鳟鱼鱼苗进行抽样“体检”。体长达标,鱼苗活跃度优良……逐项“体检”过后,渔业专家最终在《虹鳟鱼良种繁育与健康养殖示范推广》项目验收报告上签字。“这个项目的成功,解决了如今虹鳟鱼养殖户的最大难题,对于虹鳟鱼养殖规模扩大和养殖户增收都有积极意义。”市海产技术推广总站推广科科长孙述好告诉记者。 虹鳟鱼原产北美西部,因其口感细腻,营养丰富,被人们誉为“水中人参”。20多年前,虹鳟鱼被大批引进国内,我市渔业专家也从北京顺义养殖基地引进了这一品种,成为凤城、宽甸不少养殖户的致富项目,养殖规模逐年扩大。 “但这几年,老品种生长速度慢,繁殖能力差,鱼容易染病,鱼苗死亡率高。”孙述好告诉记者,“外来引进鱼种随着养殖年份的增加,鱼之间近亲繁殖加剧,鱼种品质下降,就会引起这些连锁反应。”与成鱼产量逐年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市场对虹鳟鱼的需求量在逐年扩大。“有市无货,你说能不着急吗?”赵经林说。 近年来,市渔业部门一直将冷水鱼养殖品种种质改良作为工作重点之一,从2013年开始陆续对鲢鱼、鲤鱼养殖品种进行了种质改良,效果显著。2015年,市海产技术推广总站对全市虹鳟鱼养殖场进行抽样调查,并与黑龙江海产研究所合作,研究虹鳟鱼种质改良。今年2月,第一批鱼苗投放到各试验基地。 “以前鱼苗成活率只有30%左右,现在这批鱼苗成活率超过80%,而且质量也好,已经有客户开始预订成鱼了,这个我可是想都没想到的。”赵经林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