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国际农交会上,"老尹家海参"获奖。(资料图片)
开栏语
繁华都市中,我们经常看到成功的企业家,所到之处被鲜花、荣誉、掌声包围着。殊不知,每位成功的创业者背后,都有一段痛苦煎熬的创业历程。在奋斗过程中,到底经受了多少磨难,经历了多少挫折,只有自己知道。而成功企业家所经历的欢笑泪水、经验和教训,对想创业的你我又是一笔不可多得的财富。
从今日起,黄岛新闻开设“企业家面对面”栏目,通过采访成功企业家,记录下他们在创业路上所经历的泪水和欢笑,总结出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希望能给予正在创业或即将踏上创业路的人们一些参考和启发。
提到青岛“老尹家”海参的尹宝昌,可谓是青岛海参行业响当当的人物。“虽然我是‘蛙人’出身,但这些年我在经营海参时一直坚持一个底线,那就是既然选择做食品行业,就要给市民拿出最高质量的产品,否则会愧对这个行业和广大客户对我的信任。”12月1日,尹宝昌对记者说,海参这个行业如果“稍微动点手脚,就是一个暴利产业,但我为了坚守自己的底线,曾多次受到过威胁。做食品就要对得起良心,不受利益熏心,就算刀架在脖子上也不能变”。
摸海参险丢命,“蛙人”上岸
在“老尹家”海参创始人尹宝昌的仓库内放着一套黑色的潜水装备,氧气管、脚蹼和铅坠等一应俱全。尹宝昌说,这套潜水装备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代表了他光环的背后经历了多少心酸。
1991年,在薛家岛上一个叫“烟台前”的渔村里,17岁的尹宝昌因为家庭贫困不得不放弃了学业。“为了贴补家用,我让父母给我买了一套潜水装备,下海为养殖户捞海参争钱,圈里叫‘蛙人’。那个时候,每次下海捞上来一斤海参能挣3毛钱,只要肯卖力,一天能捞上来1000斤左右的海参,这个收入在当时来说已经非常高了,而且工钱都是日结。”尹宝昌说 ,挣得多,付出的代价自然也是相当高的,“潜入水下,风险、恐惧以及体力严重透支,不是谁都能承受得了的,很多年轻人都不敢干、不愿干”。尹宝昌说 ,做“蛙人”,由于受潮水,风浪、暗流等水下不确定因素影响,甚至生命都会受到威胁。
“我记得那是个晴朗的下午,我和几名同行一起,穿上装备后就一个猛子扎进了水底。”透过潜水镜,尹宝昌看到水下的海参密密麻麻地吸附在礁石上,蠕动着身子寻找食物,“于是,我们几个人一起趴在水下小心翼翼地挑选着海参,谁也没想到,此时的危险却正在一步步向我靠近”。
就在尹宝昌专心挑选的时候,他的身子突然失去了控制,随着海水迅速打转。另外几名一起工作的“蛙人”立即游了过来,分别抓住他的胳膊和脚 ,用力地把他拽离了这个暗流点。尹宝昌得救了,但这次危险的经历让他改变了想法:“我不能把自己的命赌在水下,我要上岸,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
1998年,尹宝昌告别了长达8年的“蛙人”生涯,拿着积攒了5万元的积蓄,走上了创业之路。
血汗钱打了水漂,重头再来
“我已经和海参打了8年的交道,所以我当时的首选就是海上养殖”。于是,尹宝昌把5万元都投入了海上养殖。但天有不测风云,一场台风袭来,钱全打了水漂。
“怎么办!我当时就一个想法:不能这么容易被打倒!”没了本钱,尹宝昌又重新穿上那套潜水服,继续下水和他们一起捞海参攒本钱。2003年,尹宝昌看中了餐饮行业,再次创业。但好不容易开起的一个小饭店开张5天,却没有几个客人。尹宝昌果断关门,“这个行业不是我能干下来的”。
养殖赔光血汗钱,饭店又无法经营下去,那就来做干海参,市场大,风险也相对小一些。虽然经历了太多的失败,但坚韧的意志力和不服输的闯劲让尹宝昌第三次创业。
起步的困难程度远远超过尹宝昌的想象。活海参收回来后,没有现代化的加工车间,他只能用当时的传统工艺——草木灰加工法;没有销售门头,他就拿着海参走上街头自己推销,可是别人看了这种没有品牌和包装的海参,都摇头不买……见此,尹宝昌回到家里和父亲商量,要给自己的海参起个名字。他想了很久,打算用自己的姓来命名品牌。父亲却说 ,用“尹”字注册品牌可以,但是海参的质量一定要过关,绝对不能掺假,否则就不能用这个名字。
尹宝昌答应了。于是,第二天,他先去租了个小门头,然后拿着海参到店面所在的街上叫卖。“小伙子,我要半斤海参。”在小店门口的街上叫卖了一个星期后,尹宝昌终于迎来了第一位客人。“当时这个客人对我说,前几天他收了我送的一个海参,回去发开后,发现质量和口感都很好,所以才来买的。”第一次见到了回头客的尹宝昌说,他也是从那时感到口碑的重要性。
叫板劣质海参,屡遭死亡威胁
靠着过硬的质量,尹宝昌在干海参行业终于有了一席之地。从2005年起,海参市场上开始出现“劣质产品”。海参属于高端消费品,利润还算可观,可一些不法分子依旧不满足,在海参内掺入大量的盐和糖,营养成分大量流失,一旦辜负消费者的信任,整个市场都被连累。
让尹宝昌决心维护这个市场,是受一位老人的触动。有一天,他正在店里招呼顾客,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走了进来,她从口袋里摸出一块手绢,颤颤巍巍地打开,里面包着一个海参。“老人问,这个海参怎么样,是不是好东西,从她的眼神里能感觉到,她很珍惜手里的海参。”尹宝昌说,老人的举动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
2005年秋天,这种海参制作“新工艺”蔓延开来,加工干海参添加盐分和糖分,每千克可增重400克,按当时行情计算,可获利500多元。可尹宝昌仍坚持按标准工艺加工,为此公司拒绝了50多万元的“肥肉”。
尹宝昌回忆,2006年春节前,由于天冷海上封冻,无法下海捕捞鲜海参,再加上春节客户集中购买,外地一些海参贩子看到“商机”来了,带着次等海参找到他,想贴牌销售,从中谋取高利。尹先生当即表态,不能为一时的蝇头小利坑了消费者。“坚守底线,是对食品行业的责任,也是当初对父亲的承诺”。
2006年,尹宝昌果断站了出来,告知媒体海参掺假的危害,一时引起轩然大波。一些不法商贩急了,威胁短信和电话扑面而来,有的还扬言要“搞死他”,“不管怎样,我不能让劣质海参乱了市场。”尹宝昌说。
经历风雨的考验,尹宝昌的海参产业如今在岛城成了金字招牌,都说这家的海参贵,销量却一直上扬,凭的是什么呢?就是质量和口碑。尹宝昌说,质量就是他的生命,现在“老尹家”牌子越做越响,已经从当初的传统工艺发展到现代化流水作业。
2008年一次全国展会上,尹宝昌拉出“坚决抵制糖参”的横幅。这样的做法再度受到全国许多同行的威胁,但依然阻止不了他维持行业秩序的行动。继续呼吁、奔走,2011年,尹宝昌在大连参与了行业国标制定,这个荣誉对海参经销商来说是无上的。
文/图 记者黄超 周晋华(署名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