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尔庄海蜇闻名遐迩,素有“中国海蜇第一村”的威名。但它的历史和规模却鲜为人知,这也让这个“第一村”更显神秘,为此,记者赶往王尔庄村一探究竟。
“甭说外地人,就是一个地道的沾化人,要找到王尔庄村也不容易。”随行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在冯家镇版图上,王尔庄村被包裹在密集的大小村落之间,生人难寻其踪。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并不靠海的偏远小村,却在十余年间一举成为全国最大的海蜇产销集散基地。这使得无数到过王尔庄村的人啧啧称奇,也让记者更急于探寻王尔庄村的成功奥秘。
王尔庄海蜇行销国内及世界24个国家地区,“中国海蜇第一村”名副其实
一到王尔庄村,村支部书记田明军就带记者一行直接来到当地的海蜇批发市场。据介绍,该市场总共有84间海蜇批发商铺。
记者随便走进一处名为“鑫达海蜇批发”的商铺内看到,其中堆满了盛有各类海蜇的塑料箱。田明军打开其中一箱,拿出几只上好的蜇头比划道:“瞧,这是红绵蜇头,是我们这里最珍贵、最上等的海蜇产品,每公斤的批发价在90元左右。这一箱能装3公斤多的蜇头,放到市场上就能卖300多元。”在另一家名为“宏达水产批发公司”的商铺内,数以百计的黄、白、黑三种不同颜色的包装桶被整齐地码放在仓库内等待售出。
据介绍,王尔庄村海蜇批发市场占地约30亩,经过十几年发展,该市场已成为目前全国最大的海蜇加工营销中心和国际海蜇贸易基地,主要经营产自渤海、黄海、东海及东南亚海域涉及37个种类的海蜇,经营范围辐射到全国各地及印尼、韩国、俄罗斯、泰国、缅甸等24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市场交易高峰日流动人口约600余人,日交易量约300吨,日交易额高达500万元,带动了周边2000户农民从事海蜇加工营销业。
田明军介绍,目前,中国与世界各地的海蜇纷纷汇聚到王尔庄,再由王尔庄流向全国各地以及日、韩等食用海蜇国家。国内海蜇市场上80%的份额都来自王尔庄,国际市场40%的海蜇都要运回王尔庄销售。王尔庄海蜇批发市场也先后被评为“全国百强水产品批发市场”、“农业部定点市场”,其各类海蜇产品将直接进入国家“菜篮子工程”,摆上全国各地消费者的餐桌。
加工地点随着季节、气温变化而变化,一年四季都是王尔庄的海蜇经营旺季
“哪里有海蜇,哪里就有王尔庄人。哪个城市有水产品市场,哪里就有王尔庄的经营者。”田明军的这句话着实不假。北起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南至越南、缅甸、泰国、马来西亚、印尼、巴基斯坦的亚洲大陆东岸渔港,再到大洋彼岸的美国、墨西哥,以及澳大利亚、埃及,到处都有加工贩运海蛰的王尔庄人。
“搞海蜇加工得按时令和季节办事儿,一年四季温度变化,海蜇出产的地区也各不相同。我们根据气温和季节的变化选择加工海蜇的地点。比方说,每年七八月份是渤海湾出产海蜇的时期,我们就选在本地和近海地区进行加工。到了寒冷的十一二月,正是东南亚沿海地区海蜇丰收的时节,我们就把加工点转移到那边。
在发展的过程中,王尔庄人逐渐探索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海蜇加工工艺,一年四季无论何时都是王尔庄海蜇加工的旺季。”如今,王尔庄人已在世界所有海蜇产销地建立起了海蜇加工、销售网络,世界各地的海蜇供求信息在王尔庄与世界各地间互动,各国优质海蜇源源不断向王尔庄汇集,又以极快的速度流向全国各大城市以及日本、韩国、俄罗斯、德国等海蜇消费国的海蜇市场。仅2012年,王尔庄海蜇批发市场的交易额就超过20亿元,产品进出口地扩展到20多个国家。
哪个国家出现蜇汛,王尔庄人就立即飞往哪里
受出海捕捞作业这一生产传统影响,上世纪90年代初,王尔庄人开始搞海米贩卖生意,并逐渐掌握诸多市场信息。他们在经营中发现,外地很多海产店、海产品市场上都在经营一种海产品——海蜇,并且价位高、销路好。比起保质期短、易变色发霉的海米,海蜇保质期长、易储存,更方便经营。
正当王尔庄人为是否转行再三踌躇时,1992年渤海湾一场前所未有的蜇汛让他们下定了决心。看着成箱成筐的海蜇被外地人以低廉的价格收购走,许多闯荡海产品市场的王尔庄人捕获到商机。“别人能获利,我们也可以!”作为村里最早开始从事海蜇批发生意的人,田明军与人合伙购进一车海蜇贩运到河南商丘,仅仅卖了18桶就收回了一整车海蜇成本,还额外挣了18000多块钱。
自此以后,在田明军等人的带动下,王尔庄人先后干起了海蜇贩运的营生。在这一过程中,王尔庄人眼看心学,自己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海蜇加工工艺。经营方式也由原来直接收购加工好的成品海蜇,转为把收购来的鲜海蜇就地加工后,再转卖到北京、天津、上海及兰州、乌鲁木齐等大城市。
当时,全国最大的海蜇市场是位于辽宁省营口市的盖州县城北海市场。长年累月地北上盖州,王尔庄人在奔波中得到了启发:为啥不在自己村里建一个像盖州这样的市场呢?小生意在家门口做,大生意再往外地跑,何乐而不为呢?有了这种想法,人们开始把购进的海蜇贮存在自家库房、庭院,一边外出联系客户随时外运,一边备于客户上门批发。渐渐地,一个集中的海蜇批发市场初具雏形并渐成规模。随着冯家镇实现村村通柏油路,王尔庄的道路运输瓶颈得到突破,海蜇往来运输不再受到制约,当地村民们做海蜇批发生意的人越来越多。凭着王尔庄人特有的市场化经营理念,王尔庄海蜇批发市场的人气不断增加,逐渐取代了盖州的 “龙头老大”位置,树立起全国海蜇批发市场上的“新高度”。
随着国内市场需求的日渐旺盛,王尔庄村的经营大户们又把眼光瞄准了国际市场。2000年,首批由王尔庄村党支部组织的5名海蜇经销大户前往越南、缅甸等国家考察当地的市场行情,他们惊奇地发现:这些地方的海蜇资源极其丰富,但当地居民却只知捕捞,不懂加工,更不晓得海蜇能够食用。这一意想不到的商机让他们欣喜不已。他们购进一批海蜇,雇用当地十几个工人就地加工,随后装船运往国内销售。1500吨成品海蜇运回国内没用多久就销售一空。
以后的几年时间里,为了拓展市场范围,王尔庄人几乎跑遍世界所有出产海蜇的国家,哪个国家出现蜇汛,王尔庄人就立即飞往那里,雇用人员加工,以最快的速度运往国内,彻底解决了国内淡季供应不足的问题。
王尔庄人成为全球海蜇市场的“操盘手”
“近年来,随着村里海蜇加工批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再像以前那样单靠每家每户各自打拼、庭院经营是无法撑起整个行业的发展的,必须连点成面、十指并拢,合力闯市场,才能为这个行业的发展赢得持久的动力。”田明军介绍说。
2004年秋,王尔庄村融资1亿多元,注册成立了“中国王尔庄海产品有限公司”,对在外加工的海蜇按股分配,风险共担。王尔庄的海蜇经营户们摇身一变,成为现代化企业的股东。公司的成立不但增强了业户们共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也使王尔庄村对国际海蜇市场产生直接有效的影响。通过王尔庄,海蜇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有序合理的流通配置,确保了全世界海蜇市场的供求平衡。王尔庄人开始成为全球海蜇市场的“操盘手”,王尔庄村海蜇批发市场的价格也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海蜇市场价格和行情的决定因素。
在海蜇产品的精细加工上做文章,向产品的加工增值和科技含量要效益
“目前,王尔庄海蜇批发市场已进入由量的发展到质的提升阶段。尽管如此,我们还是面临一些制约发展的问题。”冯家镇党委副书记、镇长蒋晓东对记者说,虽然像王尔庄海产品有限公司、隆旺水产品有限公司这样的典型企业正在崛起,但大型联合加工企业还比较匮乏,总体数量仍然不多,市场经营水平较低,受电子商务、网络平台等先进科技手段冲击明显,市场培育后劲不足,有待进一步开发。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受传统的散户经营模式的制约,海蜇产业良好的市场氛围尚未有效形成,在管理运作上还不够系统,并不能真正吸引高素质、高水准的专业管理人才来此大展拳脚。
“如今,我们应当考虑海蜇市场的最终出路问题。光当‘贩子’、只靠买卖原产品是不会有太大的出路的,要真正实现产业的延续,必须走深加工的道路,向产品的加工增值和科技含量要效益。”田明军对记者说,产业要发展,就要在既有发展基础上提升产品的附加值,海蜇加工也不例外。近年来,王尔庄村不断探索开发即食海蜇等新品种,与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在精深加工上求突破,由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产品进商场入超市,扩大销售范围。村内从去年开始建设的海蜇深加工项目,目前已基本投产。在有关专家指导下,通过该项目研发出的即食海蜇等深加工产品一经试销,深受消费者青睐。据了解,依托王尔庄海产品有限公司,该加工项目将进一步扩大规模,并在海蜇膏、海蜇口服液等高科技产品的研发上加以攻关。
为给王尔庄村以及全镇相关企业和经营业户提供有力支撑,冯家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上级对水产品精深加工产业园区的倾斜扶持,把海蜇精深加工项目引进镇西产业园,将单一的销售贩运引导到精细加工上来,举全镇之力推动海蜇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同时,引导经营业户和周围群众大力发展相关产品加工、运输、餐饮等二三产业,形成围绕市场搞加工、围绕市场搞服务的发展格局,不断巩固王尔庄村全国海蜇“航母”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