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不少市民反应买的冷冻海鲜回家后都出现不同程度的“缩水”。对此深有感触的周女士说在家吃涮锅时发现,自己从超市买回家的冻鱼丸“缩水”了。“我买了一斤鱼丸,结果回家化冻后一称,就剩六两多一点了。这不是忽悠人吗?”周女士说自己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
进入冬季,气温下降至零度以下,超市的冰柜中和海鲜市场里,随处可见穿着亮晶晶外衣的冰冻鱼虾。这层外衣可保证已死的鱼虾不变质。然而,对于它的厚度却并没有明文规定。笔者随后走访发现,冰冻产品带冰销售俨然已经成为行业潜规则。
近日记者在十三纬路一家超市的冷冻柜前看到,柜内的三种冰冻虾中,既有袋装也有散装。其中,袋装的里面已有不少碎冰碴,虾体也裹着厚厚的一层冰。而散装的冰冻虾身上,有的冰衣较薄,虾清晰可见,而有的则直接冻成了一个冰疙瘩。“超市里进的海货都是这样存储的,不用冰块包着就坏了。”冷冻柜前的售货员表示,给海鲜穿外衣的目的是为了保鲜。而对于笔者提出的外衣压秤问题,超市人员表示,这是没办法的事。“顾客可以自己挑选冰薄的商品,但是不允许用工具敲冰。”
笔者随后来到四道桥水产大厅,也发现了冷冻海鲜包冰过多的现象。一包冰冻黄花鱼的外包装标注,净含量500克的黄花鱼,总重量1千克。也就是说,除了500克的鱼肉外,消费者还必须为500克的冰买单。一位常年经营冰冻海鲜生意的刘姓摊主透露,海鲜穿外衣是机器操作的,虾仁每过一次包冰机,重量增加大概10%。“最合理的冰冻海鲜包冰比例一般占总重量两三成左右,再多就是故意增加重量,额外牟利了。”该摊主说道。
“我觉得这个问题挺普遍,虽然冰冻海鲜价格比活海鲜便宜,但是冰块太厚,也有强制消费的感觉。”消费者马小姐表示,包冰为了保鲜大家都可以理解,但外衣不能太厚。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查阅相关资料发现,今年3月,农业部发布了冻熟对虾行业标准,要求冰衣重量必须小于总重量的20%。今年10月,中国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和全国工商联水产业商会共同发出“限冰令”,向冷冻虾仁包冰量超标开刀。然而,标准中只是要求有些冰冻产品必须除冰,而有的为了保鲜则不需要除冰,具体除多少合适,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对此,12315消费者热线的工作人员表示,消费者在购买冷冻海鲜时,一定要注意净含量。购买散装冰冻海鲜时,应避免购买价格便宜、个头大的鱼虾,不要被“冰衣”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