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一个偶然的机会我来到了广东省江门市大鳌镇,一个南美白对虾养殖重镇,一个小岛,养殖面积大概有2万亩。虾塘就建在饭店旁边,有些人家的后院就是虾塘,场面非常壮观。
来之前听说广东养虾看大鳌,大鳌也是众厂家的必争之地。这两年养殖的成功,大鳌人民都乐疯了。晚上走在小镇的街道,一股堕落糜烂的生活气息迎面袭来,酒吧K厅闪着庸俗的灯光,除了消费者是衣衫不整散发着鱼腥味的渔民不同之外,比大城市还堕落。我心里暗暗感概:“这TMD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这种乐观的情绪注定维持不了太长的时间。
广东肯定是全国首先出现疫情的地区,据我所掌握的信息,大鳌是最早出现“肠炎”的养殖地区,比周边的地区如石板沙、中山横栏、黄瀑、外海和睦洲都要早。
2009年九月,我在个别池塘里发现有白便漂浮,通常不多,眼尖的人才能看出。开始养殖户还不太相信,认为是腐烂的草根,他们普遍认为养了那么多年虾还未曾见过这种现象。偷死也有,不多,主要是增氧机底下的偷死,,但都认为是水质恶化,天气突变或者养殖密度过高造成的,很少有大规模趴边死的。而且在大鳌人民心里,有偷死是好事,说明虾的密度大,只要吃料正常就行了。但是作为预防,他们仍然愿意喂一些抗生素、微生物添加剂、低聚糖和中药。大鳌人民预防意识很强,而且愿意接受新的观点。
到了2009年底到2010年初冬棚虾的时候,早死的症状开始大范围出现了。那时候卖药的忙死了,办讲座,推新药,发传单。养殖户也忙,坐下来必淡“肠炎”,就这样,“肠炎”这个词开始普及开来。医书中有记载,“肠炎”实为细菌性肠炎,所以那时候的抗生素、消毒剂、中药特别好卖,都卖疯,养殖户泼药也泼疯了。以前拿来喂,现在拿来泼,药店销量嗷嗷上去。有没有效?瞎猫碰上死耗子,怎么也碰上几个吧。
因为发病的虾会出现色素扩散的现象,虾身看起来偏红,所以这个时候人们不免想起了“桃拉病毒”这个老朋友。但它是病毒,没法治的,所以那时候养殖户似乎只剩一个办法,也不管是细菌还是病毒,一律消素,死马当活马医嘛。
我曾经处理过两个冬棚虾发病虾塘,料台上有空肠空胃的小虾,吃料开始变慢,其它信息我就不详说了,处理方法是用蛭弧菌外泼,同时拌料内服。第二天水变成微浊,第三天虾开始吃料正常。在养殖户的眼中,冬棚虾塘如果出现“阳光藻”(裸藻),这就意味着这塘虾八九成要赚钱了,水微浊+阳光藻=成功,我也知道这不是万试万灵的,只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思考方向,水微浊?阳光藻?为什么?。
这时我想到了“生物絮凝”技术,其实那个技术对中国人挺陌生的,但是有一个词大家可能都听过,叫“悬浮污泥”。微生物的生长需要附着基质,而这些“悬浮污泥”正好提供微生物生长需要的条件。藻相非常单一,主要就是裸藻和绿藻。但是“阳光藻”并不是你想有就有的,这种藻喜弱光低温,非常娇贵,只住温室大棚。
我曾经遇到过一个养殖户,拼命要把水调成蓝藻水,他说这种水稳定、成功率高、好养,那几年他确实是成功的,但后来一样栽了。
到了2010年夏天,人们开始总结出了PH高的虾塘易发病,所以那年夏天,所谓的廋水菌,净水菌、乳酸菌,腐植酸都快卖疯了,PH稍微高一点就担心。养殖户最好骗了,给你一个卖点,再给几个成功的案例,就信了。微生物也不是什么仙丹妙药,有时候能碰上降的,但是降了呢,也一样发病。但这同样给我了我一个思考的方向,结合冬棚虾的养殖,我想到了——抑藻(我没想过要全部杀死,其实也杀不了)。
我曾经处理过几个发病的池塘,PH高,虾已经不吃料了,每天有死虾。我用的是一种杀藻剂,但是一般不会造成严重的水变,先是PH下降,藻类逐渐出死亡,当水出现分层或微浊的时候,虾也开始吃料了。有过几个成功的案例,但不能说是绝对,只能算是一个思考的方向,大自然太复杂了,又不是室内可控养殖,不好枉下结论。
2011年才是最难熬的,整个广东都发病了,成了疫区。看着广西的浙江人吹牛,心里确实不是个滋味。2012年广西的浙江人也开始低调了。技术员也开始低调了,其实我们都错了。
这时候一个和中国邮政快递同名的EMS终于浮出了水面,这个名字起得很有意思,这个MES的快递从广东寄到全国各地,花了三年时间。
我想起我小时候经历的一个故事。九岁那年,我在在一个小鱼缸里养了一群小金鱼,小金鱼陆续死去,最后只剩下5条,已经奄奄一息。看着自已罪孽深重,就把它们放到一个种荷花的盆里,算是放生了,让它们自生自灭吧。本来已经不抱任何希望了,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到荷花盘里有响声,拨开荷叶一看,鱼儿们都奇迹般复活了,一条没少,个头长大了不少。这个经历一直影响着我,让我知道如果去关爱动物。
十岁那年,我又做一件傻事,想故伎重演,将一条生病的金鱼放生到一条河流,后来我知道,它肯定没了。
人慢慢长大了,懂得一个道理,人一旦涉入到大自然,便不可能全身而退,只能继续干预下去,希望是往正确的方向思考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