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与珠海市海洋农业与水务局、斗门区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白蕉海鲈品牌推广暨品牌建设培训班”在广东珠海举办,上百名渔业专业人士共同探讨海产品牌建设,助推白蕉海鲈走品牌化、国际化之路。 浙江大学中国农业品牌研究中心主任胡晓云博士,中国海产品流通与加工协会常务副会长、水域生态博士崔和中,国渔业协会河蟹分会副会长、高级工程师杨维龙,珠海、汕头、湛江等沿海市海洋与渔业主管部门分管领导和相关科室负责人,斗门区、镇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员,以及地方海产企业和行业协会代表等专业人士参加了会议。 本次培训班旨在推动广东渔业品牌建设和行业健康发展,提高广东海产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因应供给侧改革的新形势,进一步提升我省海产品质量意识、安全意识和市场意识。据了解,无论是出口还是消费,广东都是当之无愧的渔业大省,多年来,广东海产品走向了全国各地和全世界,深受各地消费者的青睐。这次培训交流,给摸索品牌打造和推广的企业都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鉴,也将为广东海产品牌“闯”出一条新路子。 当天,胡晓云博士、崔和博士、杨维龙高级工程师分别就“品牌化:中国海产业的战略转折”、“实施海产品品牌建设是促进渔业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和“阳澄湖大闸蟹—一个家喻户晓海产品品牌的崛起历程”三个主题进行演讲,分享了品牌建设、培育、塑造以及国内外海产品品牌建设成功的案例经验,助力白蕉海鲈品牌建设。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建议各沿海市要制定并实施地方海产品品牌发展规划;加强对龙头企业、渔民合作组织、行业协会等品牌创建主体的培育,培养一批懂品牌和善经营的优秀企业家,以及有品牌意识、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渔民;推动奖补或服务等方式,激励品牌创建、品牌认证、质量提升、技术创新、品牌宣传推广等。 珠海面临南海、毗邻港澳,海洋渔业资源积极丰富,渔业发展图条件十分优越。2011年,珠海白焦镇被中国海产品加工流通协会评为“中国海鲈之乡”。2015年,珠海市海鲈养殖面积达2.4万亩,产量9万吨,约占全国养殖总量的40%。全国海鲈有近一半在珠海,海鲈的推广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主推“绿色生态”的白蕉海鲈,也将进一步激发品牌建设的动力。“我们以此次海鲈品牌推广为起点,不断在区域品牌中挖掘亮点,联手推动全省海产品品牌建设与发展。”